第218页

“告诉我们呗,让我们心里也有点底气!”

看着其他人期盼的目光,赵涵轻轻说道:“是的,他们说我过了。”

“哇!赵老师你牛掰了!”

“厉害厉害!原来选不选上,他们是直接宣布结果呀?赵老师恭喜你了!”

“恭喜恭喜~~只要能上杨安的节目就行,赵老师,你肯定会红起来!”

听见同事们对他羡慕嫉妒祝贺着,赵涵双目有些微红,心中五味俱全。

三十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成就感,结婚,生孩子,他都没有此时这么兴奋过,因为杨安给他的直通车名额,就是对他在音乐事业上最大的肯定。

在红枫音乐学院选了一天参赛选手,最终挑选出来八个人,其中六个人在杨安看来就是炮灰陪衬,如果全国强手如云的话,他们很可能连导师盲选这一关都过不去。

杨安总结出更仔细的筛选规则,发给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执行下去。

宋小美给出建议,依靠口口相传,和圈内人推荐,选出来的人多多少少还是与音乐圈相关,如果想要真正从民间寻找到唱歌高手,挖掘出同时具有故事性的能人,还得另想其辙。

杨安也感觉到这么挑选的局限性,他已经动用了微博和网站宣传,号召粉丝动起来,还特意去鲸鲨网自己的直播室发了广告,让朋友们帮忙转发选人信息,所有能想的招式都做了。

现在只剩线下的宣传还没做,210这块拼图还要持续做下去。

……

羊城某音乐网站,编辑林若瑜端着咖啡,一边品尝,一边浏览新增数据库里面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网友们最近上传的,根据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分类排序,点推比越高的歌曲,意味着越有潜力。

当然,不排除用户自己出钱雇佣水军刷数据,林若瑜的任务就是删选这一类歌曲,将它们划分到“人傻钱多”的特殊类型中。

有一首歌很怪,名叫《尖叫》,上传24小时,点击300次,推荐600多次,数据高的吓人,基本上是每个听过的人,都给过推荐,网站数据显示,这些都是有效的活动用户,数据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