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如今王渊在县里的名声好的不能在好了,尤其是那些穷苦人家,对王渊这个县令赞不绝口,心系百姓,百年难得一见的县老爷。

而且王渊事事亲力亲为,经常叫底下几个村子的村长和里正,问问他们村里人们的生活状况,之前来这县里还有随处可见的乞丐,王渊接收过县里之后,把这些乞丐问题全部解决了。

年轻力壮的下发到各个村里,让他们自己开垦土地,自食其力,有人过惯了这种日子开始还不习惯,但王渊对此态度强硬,你要是不干活就蹲监狱,这些人瞬间怂了,老老实实的干活。

有些年纪大的,在王渊的帮忙下帮商贾之家的仓库看门什么的,也能吃上口饭。

第79章

如今的平遥县百姓安居乐业都能吃饱饭, 既没有颠沛流离的流民,连平时的偷盗之事也少了许多,王渊的名声一下子就到达了顶峰。

这里因为地方偏远, 有县兵二千,由县令统辖, 日常也就是□□用, 如今人们生活安定, 倒也是用不上这些人了,但王渊也没有裁员, 后山有一大篇的空地, 春种的时候, 他直接点了五百的县兵让他们过去开垦种地,收成都算是县衙的,既可以供养这些县兵日常所用,也能减少百姓的负担,平日里有多余的也可以存储起来。

这平遥县城共有百姓六千余人, 除去县兵还有二千多人,但这里地方偏远,离府城极其远, 通信十分不便。

又点了五百县兵专门修建了储存粮食的地方, 若是到了大灾之年,百姓也不用在饿肚子了, 平常谁家有个三长两短的,也可以直接接去县衙申请补助粮食,不至于饿死人。

要是连年风调雨顺,到时候也可以直接出售,收益直接进县衙的账, 用来救济县里的孤儿寡母。

王渊每回想起幼时和秦氏孤儿寡母一起生活,都十分痛心,所以他对于这些十分在意,要尽自己所能,让这些人不要在受他当年的那些苦。

王渊还发现了这平遥县的东西大多都是自产自销,外面的除了布匹这些能存放的东西以外,剩下的很少有东西能进来,远不如之前他们生活的县城物资充足。

商人要出远门去进货采购,势必要找王渊这个县老爷来开文书,要不然他们连着县城都出不了。

王渊在这里已经快一年了,他开文书的也只有这些布料铺子的人最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要外出参加考试读书的读书人了。

云多多在茶馆里做生意,经常会听到很多的人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那村的村长和媳妇怎么样啊,里正又收了好处,分家的时候少分啊怎么样的,这些她回去的时候都会一一告诉王渊。

王渊就会让县丞去处理,无论怎样都不能欺压百姓。

说来也怪,云多多发现王渊如今竟然练起了武,看起了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