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租种官田的佃户,也须种植粟、稻、麦、黍。

若是弃了粮谷之事,郭县丞怕不好向上头交待,也是情理之中的顾虑。

姚欢遂赶紧拍马屁,柔声道:“不瞒县丞,民妇原来确实只想着养虾,但今日见此地在知县与县丞治下,沟渠井然,引水通畅,民妇觉着,好好的田地,只蓄水养虾,实在可惜。吾等不妨试试这个法子……”

她说着,捡起一根树枝,掖了裙子,蹲在田埂上,以枝为笔,画了四个长方形。

“譬如,这是四块能引水灌溉的田地。这里,是田基,若将田基堆高垒宽,则可以在两侧形成较缓的坡面,既有厚土,便能种桑。田基中间可通人,育桑采桑。整田夯基后,开沟数条,深二尺、阔五六尺,是为虾沟。虾沟挖的时候,渠水进处,应比渠水出处略高些,如此沟中水微有流动,利于水族生长。整地挖沟放水后,可从附近河湖中挖许多螺蛳投入其中,再投虾苗或亲虾。鳌虾粪便可肥田,一二个月后,正值插秧时节,水田中除了虾沟所在之地,余皆可试种水稻。”

她顿了顿,眺望一下远远近近的青青麦田,探寻地问郭县丞:“虽然虾田里种的水稻,不如这冬麦高产,但,聊胜于无吧?”

郭修拧着两条浓眉,一边听姚欢解说,一边迅速地分析、消化着这个听起来十分新奇的桑、稻、虾共作的谋划。

郭修从前在南方各县为官,对于水稻的种植亦很熟悉。

他很快便明白了姚欢说的,并非异想天开的点子。

何止是聊胜于无,简直太妙了哇!

这位年富力强的副县长,既然正处于仕途的稳步前进期,在田间地头勤政是一方面,同时,他对于十多里外的汴京城朝堂动向也是嗅觉灵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