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8页

仁政从来不是人族最需要的。

不断的革新才是。

方运认为,有教无类,即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是正确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也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去追求什么尧舜周朝那种落后的文化、制度或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去达到内心的至高境界。

坚守先辈优秀的精神是绝对正确,而且要不断坚守,但过度崇拜古老而轻视现在甚至未来,必然迈向腐朽!

人可以仁,政则不能。

仁政必然意味着亡国。

方运最后列举出历史上无数例子,比如春秋五霸,比如战国七雄,比如秦汉的延续,人族每个国家的强大,其内在核心都不是仁政,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了假象。

方运在这条最后重申,他个人特别希望人族是行仁政的,但实际上,在弱肉强食的圣元星,在更危险的万界,仁政是一剂剧毒。

幻想和理想,一定要区别开。理想是应该有且可以实现的,仁政是应该有但属于不可实现的幻想。

仁政可以当幌子,甚至可以假意树立为绝对正确,假意树立为普及世界的观念,但如果真正严格施行,自己的国民相信,那就会成为一个族群的枷锁,甚至断头台!

孔圣认为仁能解决一切,而孟子则单独把仁与政相结合,重点阐述过仁政,所以,这第三条不仅批孔圣,也等于在批孟子。

少数人看到这里,感觉方运好像收敛锋芒忌惮什么,这根本不是在批圣,甚至主要也不是指责仁政,更像是在说,我们即将遇到“仁政”无法解决的敌人,如果不抛弃一些东西,必然面临毁灭。

第3022章 我们出发!

方运批圣第四条,比第三条的性质更加严重。

方运认为,礼乐只能用以教化,礼教的对象只能是个人,只能作为治国的参考,不能成为永恒的治国思想!

治国之道,必须要不断改变,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