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9页

保证基层的凝聚力,又减少了皇权治理基层的成本,而且除却法家,以儒家为首的各家思想都支持这种保守的基层形态,所以宗法制一直久盛不衰。

如果说国家是君君臣臣的体现,那宗法便是父父子子的延伸,两者有时候泾渭分明,有时候却相互勾连。

皇权不下乡,在生产力达不到一定程度之前,是最佳的选择。

没有皇权的基层,是宗法制最肥沃的土壤。

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总会做出适应自身的选择,在一段时期这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后世人如何批判,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无法找出更有效替代之法。

不过,一旦这种选择根深蒂固,带来的后果便是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稍有不慎,便会给族群带来灭顶之灾。

随着文曲星力的增强,圣院对人族的控制力空前加强,加强基层统治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若是任由宗法制发展,割裂基层与上层,阻断村镇之间的交流,甚至对抗圣院的规划,基层人民的生产力无法被释放,那便是人族危机到来之时。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行解决。

所以,当方运把宗法制的优劣一条条摆出来后,农殿、工殿与法殿阁老全部支持,完全不在乎将来礼殿的反应。

这不仅仅是家法与国法的问题,如果说内阁自决、大理部归圣院是削弱皇权,是加强‘法’,那打击死刑私牢,本质上是在削弱族权,在针对“礼”。

在圣元大陆,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自设刑堂私牢很常见,比例甚至超过七成。

若是失去私刑私牢,许多家族的权力与威慑力会大大削弱。

所以,一些敏锐的读书人觉察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家在本地的权力,开始在论榜发文反对。

方运早就预料到会这样,所以一直关注论榜,并总结了那些人反对的理由。

最简单的理由便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希望刑殿不要太过于激进,就算革新,也要慢慢来,不能一刀切,毕竟可能会伤及无辜。

还有措辞更为激烈的,他们认为刑殿这么做在逆人伦,是在摧毁宗法,将来必然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