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5页

葛忆明一边向外走,一边在论榜发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书,然后用春秋笔法书写与方运谈话的过程,不敢说假话,也不敢把原话放上去,然后哀叹自己被辱,接着表示不得不反击,希望象州友人与自己前去迎庆君,让庆君主持公道,还自己一个尊严。

在葛忆明发布文章后的数息,一些象州读书人像准备好了似的,立刻回复,并说得正义凛然,抨击方运如何飞扬跋扈、如何目中无人、如何不可一世,他们为全与葛忆明的情义,决定不去在意两国之别,与葛忆明一同上街迎庆君。

东城大道上,众多读书人跟在庆江商行迎庆君的队伍附近,许多人准备看热闹。

“葛忆明要来了!”

“啧啧,本来只是看个热闹,谁知道要变成好戏,今天必然大戏连台!”

“葛忆明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他虽是葛百万的侄子,但也是景国的进士,如此行径,天人共愤,我不信会有象州读书人与他一同上街!”

“这种事,还真说不好,你们不要忘记,象州离开庆国时,虽有大批原庆国人回国,但还有一部分庆国人留在这里。那些留在象州的原庆国人,必然会出来支持葛忆明。”

“你们看,江州的那些读书人脸色很不好看,似乎在骂葛忆明。”

“他们毕竟是方虚圣的老乡,幸亏这里是象州,要是葛忆明在江州敢做这种事,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唉……咱们象州人就是太不团结。无论是全面倒向庆国还是全面倒向景国,都不会出大事,现在……难以预测啊。”

巴陵城极大,加上道路拥挤,庆江商行的人行走缓慢,许久也没到东城门口。

突然,前方的一处路口传来喧闹声,就见一批身穿文位服的读书人迎向庆江商行迎庆君的队伍。

方运在江州的同窗们正好在附近,立刻向那里看去,就见以进士葛忆明为首,大量的读书人加入庆江商行的队伍,让庆江商行的读书人数量暴增。

曾经与方运同窗的宁志远叹了口气,道:“至少有一百人吧?看样子还会增多,方运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定焦头烂额。”

“这些读书人加入迎庆君的意义非同小可,左相甚至有借口弹劾方运,把本国读书人逼得迎敌国之君,这放在任何时期都足以让主管官员上请罪疏。”陆宇道。

“关键他们大都是读书人,人又多,方运很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