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火星种菜大棚

机器人从登录火星开始,就从飞船内搬出预制好的碳合金钢,无人工程车辆精准的打孔埋柱,起重机又将超轻复合辐射阻隔板铺设好,一个长两百米,宽一百五十米,高二十米的种植大棚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建设好了。

看起来速度很快,实际上前期火星的探测器已经工作了一周以上,将各项土层数据传输到月球的数据中心,月球的人工智能又通过数据进行模拟,设定最佳的埋柱基点。

最后又开始分配各个工序给每个机器人,让机器人能够没有任何停滞的状态下,行云流水的完成每一步建设工作。

大棚建设好之后,无人机器人开始吊顶安装热辐射灯,飞船的核聚变发电站也迁出了电源线接入大棚,制氧机,淡水制造设备也同步搭设。

火星表面就富含丰富的水资源,之所以没办法直接使用,需要先收集,是因为火星的昼夜温差极大。

火夏天时白天赤道温度可以达到35度以上,可以说和地球的夏天都没区别了,可他的南北极却只有零下几十度。

而晚上的赤道温度直接降到了零下几十度,没有足够的大气层,让火星的温度调节能力几乎为0,也就一些大气尘埃较多的区域温度变化会比赤道区域低一丢丢。

极寒的情况下,火星上没有任何的大型植物可以生存,不过探测车还是在火星土层检测到了藻类生物。

没有植物生存,土壤就没有锁水能力,这就造成了火星白天看不到水,水都被土壤吸收了,晚上却到处都是冰,空中的水汽和其他气体也在超低温下降落结晶。

在制水设备铺设好之后,定点探测的地下河被钻开了口子,由设备将水中的元素进行分离之后,和地球一样的淡水就潺潺流出。

大棚内,拿着平板的黄泉,身边跟着张兴国,这次过来黄泉的主要目的是实验能量盾,由于能量盾距离失败会产生极强的电离辐射和异变的中子射线,所以在技术稳定之前,都还是在火星实验比较靠谱。

而宇航员队的目的就简单多了,施展祖传技能,对火星的土壤进行改造,以达到在火星种菜的目的。

火星的土壤与月壤的区别就是,火星土壤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这就给了火星创造生命的可能性。而探测器待着的这片区域就是有微生物和青苔存在的。

火星拥有生命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