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竹母给她讲:“这片地一年能产二百斤豆子,是咱们家里用来榨油吃的。”

“在哪里榨?”竹凌听的新奇。

在她的常识里,南方应该是主要吃菜籽油的,种的也都是油菜,没想到这里居然种大豆。

“咱们村里有个大油坊,每年收了豆子都要一起拉去榨,那榨油可不是轻巧活嘞!要七八个壮汉一起使劲,才能把油榨出来……”

竹凌知道这种传统的榨油方法,将豆子制作成油饼,再将包好的油饼塞进木制榨樑内,然后由榨油人一起使力控制着沉重的榨柱,不停的撞击挤压油饼,油饼里面的油便能流出来了。

“能榨出来多少油?”竹凌接着问。

“油和豆粕二八分,还得给榨油的人工钱,一亩地能拿回来三十斤油吧。”竹母回想着往年的情况。

竹凌在脑子里算了一下,200斤豆子理论上能榨出来40斤油,抛去中途损耗和工费,的确是三十斤左右。

此时的大豆产量不高,只有后世一半,榨油技术也不先进,能有这个出油率已经很不错了。

竹母还在喜滋滋的跟她讲:“那豆粕可是个好东西,家里的猪最爱吃了,每回吃了都能长的又肥又壮!”

竹凌则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娘,那大豆只用来榨油吗?”

“啊?对啊,就榨油啊。”竹母被她问的有点莫名。

“没有其他的吃法吗?”竹凌缓缓问,她有个小预感。

“其他的?这东西吃多了攒气,也就偶尔炒一盘黄豆给你爹他们下酒,平时哪有人吃它。”竹母茫然,实在想不出来其它吃法。

竹凌的预感落实,她的感觉不是特别美妙。

她想过无数个赚钱方法,没想到的是,最先送到眼前的可行方案居然是——做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