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永宁伯好自为之,莫负了朕

织明 蜗牛非牛 2569 字 3个月前

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则调任宁远协守总兵官;</p>

辽东副将祖大弼,由副将升任锦州镇守总兵官;</p>

辽东副将祖大乐,也因功升任松山协守总兵官,以加强锦州的守备力量;</p>

镇标营副将陈仲才,也因功升任前屯卫总兵官,接替王廷臣;</p>

而密云总兵唐通,在这一场松锦大战中自然是功大于过,虽未调任别处</p>

,却也是少不得一些封赏;</p>

再有如原山海关总兵马科,虽然他在松锦之战中功过相抵,但是所部兵马损失惨重,所以洪承畴安排他与曹变蛟互换,以便恢复麾下军力。</p>

蓟辽各镇总兵的这一轮调动,虽然大多都是升职,表明上看是皆大欢喜,但有心人却也看出洪承畴对辽东镇的新布局。</p>

他这次良机将安排在最重要的关口山海镇,又将王廷臣调到宁远接替吴三桂,更是将自己的亲将陈仲才提携到前屯卫这一重要位置上。</p>

可以说,吴三桂和祖家的势力,已经逐渐被他挤压到了宁远至锦州的前线地带,而宁远至山海关这一线,几乎全是洪承畴的亲信部将掌控。</p>

虽然,吴三桂与祖大寿二人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们一个羽翼未丰,还要依靠洪承畴的提携,而另一个此刻正重创卧床,不知能否挺过鬼门关,自然也是有心无力。</p>

此外,中协分练总兵左光先虽无大功,但是固守五道岭无失,也是有功无过,因此得以尽赎前罪,复任总兵之职。</p>

山西总兵李辅明也是如此,其实细算下来,他的功劳可是不小,因此非但得以官复原职,更是获得了许多赏赐,这也使得他对张诚更为敬佩,大有真心投靠之意。</p>

更何况,张诚如此年轻就得以因功封伯,以后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他预感到张诚将来必能成为自己的靠山,更觉得反正都是要投靠于他,下手自然越早越是得力。</p>

李辅明暗自下定决心,此间事毕,便去张诚下榻所在表明心意,以免迟了,反被以为自己心意不诚。</p>

随着圣旨一一宣读完毕,各将纷纷谢恩,将御赐各物交由麾下亲将亲兵,便在大堂内互相道喜祝贺起来。</p>

众人的焦点自然都集中在了张诚的身上,即使如监道王之桢、总兵马科这等对他颇有意见之人,此刻也不敢再有所表露。</p>

张诚只是与他们略微敷衍一番,便即告一声罪往上首行去,向前来辽东宣旨的方正化公公表示谢意,他十分恭谨地施礼道“张诚拜见方公公。方公公不远千里,前来辽东宣旨,路途车马劳顿,真是辛苦啦。”</p>

方正化仔细看着张诚,片刻后,转头与王承恩互望一眼,这才对张诚说道“永宁伯果是年少英杰,若非今日亲见,咱家还以为永宁伯是一员老将哩。”</p>

张诚笑着说道“方公公谬赞,张诚真不敢当。”</p>

方正化这时却是面色一正,十分威严地说道“永宁伯,皇爷还有几句口谕,请伯爷接旨吧。”</p>

“又来”</p>

张诚不由一愣,心中暗自骂了一声,这小皇帝可真是爱传口谕,怎么好像每一次都有口谕给自己,咋就不见他传口谕给旁人。</p>

他心中虽有此想,然却不敢说于众人听。</p>

只能依着方正化的意思,跪下接旨,只听方正化学着崇祯皇帝的语气说道“永宁伯张诚,尔虽自十一年勤王以来,战功彪炳,然毕竟年齿尚浅,履历不丰。</p>

今封尔大将军,更为永宁伯,朝中诸臣工实多有反对之言,实朕爱你之才,方力排众议,特旨简拔之。</p>

望尔能一如此前,忠勤王事,内剿流寇,外御鞑虏,莫负了朕之期望,但有殊功与国,朕自有封赏。</p>

朕决不负功臣,永宁伯也好自为之,莫负了朕”</p>

这时,行辕大堂内众人都已静了下来,跪满一地,陪着张诚一起听方正化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p>

方正化停了一会儿,才提高了嗓音继续道“朕就是要告诉天下,忠勇无畏,为国杀贼者,朕,不吝赏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