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徐浩失笑:“我这是可以理解成你夸我长得好看吗?不管我是什么,爱你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明熙呵呵:“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男人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你这好听的情话我也就听听,要信了,那才是真蠢了。”

徐浩忍不住扶额,转念一想也正常,明熙做了那么多次任务,要是还是那么傻傻的容易相信人,估计早就被人坑死了。

放榜后不久就是殿试,徐浩一大早进了宫,等到结果出来,果然不出明熙所料,他被皇帝点为探花郎。进翰林院,正七品编修。

翰林院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官职也不高,做的都是一些看上去感觉都是些不太重要的文书方面的工作,看似没什么大的出息。

但是编修负责的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等工作。经常在皇帝面前晃悠,这晋升的机会就比别人多了许多。

就比如徐浩,他进了翰林院之后,没多久就成了侍读,专门陪皇帝读书、讲学问。他荣宠不惊、进退有度的态度,让乾元帝颇有好感,就经常点他陪自己读书。

这慢慢的君臣相处的时间长了,感情就出来了。乾元帝幼年时是不得宠的皇子,吃了不少苦,肩膀和膝盖都受过寒,到了冬天抱着碳炉都暖不热。

徐浩给他讲完课,就大着胆子说自家祖上有个方子,是几味药材熬成药汤泡脚,把体内的寒气给逼出来。

方子交给太医看了之后,确认没有什么妨碍之后,乾元帝每天晚上都要泡上小半个时辰。一周后就觉得有减轻,半个月后抬胳膊不觉得酸疼了,一个月后彻底好了。

乾元帝是真高兴,问徐浩有什么想要的赏赐,这家伙一脸真诚:“下官什么赏赐都不要,下官祖传的方子能治好皇上的病,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祖宗若是有灵,都得夸下官干的好。”

不得不说,这家伙挺会拍马屁,这般的捧着乾元帝,他高兴的合不拢嘴。赏了很多好东西不说,还在心里记了徐浩一功。等到三年散馆时,徐浩直接成了从四品的侍读学士。

震惊了整个翰林院,这冯渊这升官速度也太快了吧?从正七品直接蹦到从四品,要知道五品是个坎儿,有很多官员终其一生都没能升到五品。

比如贾政,当初贾代善死前上折子,乾元帝有感于君臣之情,赏了贾政一个六品的工部主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不过就是从六品工部主事升到从五品员外郎。

而冯渊,探花郎初封七品编修,而后成了侍读,三年后几级跳,成了从四品侍读学士。这在雍朝历代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尽管有很多人都质疑徐浩的能力和他升官的速度,但是乾元帝纲常独断惯了,谁敢去撩他的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