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七零村姑前任17

最费时费力、也是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播种,现在播种没有播种机,耩麦只能用耧,最少要四个人才能合作完成。

前面三个壮劳力用绳子拉耧,一个人在后面掌舵扶耧。扶耧是个技术活,没有一定的体力和丰富的经验是干不了的。扶耧时必须走直线,这样种出来的麦垄才是匀称的。

他还得会控制麦种的稀稠,和麦种入地的深浅。稀了肯定影响产量,稠了容易成疙瘩苗,风一吹就倒了。过深出土困难、太浅种子落干,影响发芽。

以前在生产队时,谁扶耧种出来的麦弯的跟狗腿似的,是会被全村人耻笑的。

今年种麦是杨夏两家最忙的一年,杨国庆两口子要种将近二十亩地,忙的连轴转。

杨正军这边刚好有个跨省的案子要侦查,一出差没了人影,根本就指望不上他能回去帮忙。

杨正强和杨正刚都请假回来了帮了几天忙,哥俩借了队里的拖拉机,自己买柴油,把自家的地犁耙完,把安兰娘家那几亩地也给犁犁耙耙。

杨正刚待的那边工地上只给批了两天假,他在家忙了两天没合眼,还得连夜赶回省城。

耩麦时,夏国良和杨国庆两家一起上阵,先耩的是夏国良家的,他家地少。

安兰大哥二哥和杨正强都请假了,三个壮小伙负责拉耧,夏国良和杨国庆轮班扶耧。

王月巧和宋梅香负责拌麦种,添麦种等一系列杂活。安兰她们供销社轮班休息,她和夏奶奶也回了夏家屯,夏奶奶领着重孙女宝妮儿玩,安兰负责在家做十来号人的饭。

忙忙碌碌好几天,等所有的地都种上,一大家子都累瘫了。尤其是负责拉耧的哥仨,肩膀都磨秃噜皮了。

轮班扶耧的夏国良和杨国庆也累的够呛,通过这次种麦劳动,让安兰体会到了在机械化没有普及时,壮劳力的重要性。

为啥很多人家想生男孩、多生男孩,这应该就是原因之一,家里需要壮劳力干活。

当然不是说生闺女多了人家就不喜欢,人多力量大,闺女了也是好事啊。

跟安兰家地挨着的夏一民家五个闺女一个儿。种麦时,五个闺女领着五个女婿,带着几个大外孙乌压压来了一大帮子人。

老两口加上一个小儿子九亩多地,闺女女婿都能干,两三天就搞定了,比安兰家速度还快嘞。总之就是一句话,机械不够人来凑。

现在干活时地里那叫一个热闹,到处都是人。甚至有些人家为了赶时间,午饭都是送到地头。

农忙时,谁家做饭也不会抠抠搜搜,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

为了让大家吃好喝好努力干活,安兰每天都要炖一大锅肉。

王月巧和宋梅香养的肥母鸡倒了霉,每天都有一个被安兰抹脖子。

自家喂的鸡个头都肥,一只宰杀干净还能有十来斤,放入猪油煸炒后,加灵泉水开炖。

里面当泡发的香菇、木耳,再切一个大冬瓜或者几颗土豆,配上自家下的宽粉皮,咬一口喷香扑鼻。

两岁半的小宝妮,系着粉色小围兜兜,坐在小车车里。拿着小勺子舀一口妈妈给盛到小碗里,绵软的土豆,配上浇了鸡汤的鸡蛋羹。

时不时的拿起自己的奶瓶咕咚咕咚喝两口奶粉,越看越惹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