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年儿

冯莹莹算了算自己的小金库,感谢孙大姐,感谢杨田哥,感谢张叔,她在心里把自己来到影视城以来遇到的好人都给感谢了一遍。

房东孙大姐是姑姑的朋友,按理说,自己应该叫孙大姑或者叫孙姨,不过周围的人都叫孙大姐,孙大姐说别喊她姨,显老。

过来第二天就办好了演员证,之后杨田哥带着自己跟着张叔接戏,她还演过死人哩!

演死尸脏兮兮的,听着也晦气不吉利,但冯莹莹觉得没什么。只需要在地下躺着装死就能赚钱,多好啊!

演完之后,张叔居然还偷偷给自己一个五块钱的小红包,说是晦气,尤其是自己第一回,收了钱驱驱邪。

她来到影视城一周多,姑姑给了自己三百块,加上自己赚的已经有一千多块钱了呢,给了孙大姐房租,还有自己预留出来的伙食费,她,冯莹莹已经有了一千块的存款!

今天是小年,早上给姑姑打了电话,姑姑说让自己赚钱自己攒着花。妹妹已经放假了,电话里还跟她说找了镇上的补习班看孩子,不要她给钱。这怎么能行,妹妹马上就要高考了,她得在家好好学习!冯莹莹很清楚镇子上的小孩都是什么德性,一个个顽皮又不服管教,哪里是妹妹能弄得来的。

在她的勒令之下,妹妹保证不会耽误自己学习,出来补习反倒能够有个专心自习的地方,不用被姑父骂。

一想到妹妹和姑姑,冯莹莹只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在妹妹高考之前一定要给她攒够学费!如果,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把姑姑也接过来。

脑子里慢慢想了一圈,冯莹莹走到了小店的门口。她每天都路过这里几次,每一次都忍不住想到第一回吃到的好吃馅饼。

虽然......她现在也只进店吃过一回而已。

她现在攒了一千块钱了,不行,不能去吃,要攒到三千块才行!

不过,不去吃的话,那看一看今天卖什么也行的吧?

冯莹莹这样想着,走进了小店的小黑板。

今日店休?

咦,小店今天不营业啊,冯莹莹的心里有点遗憾,难怪门口没有人来来往往呢。

不过当她瞥见后面的一句话,“店内灶糖自取。”

灶糖自取,这意思是免费的?!

冯莹莹内心在犹豫,她只在小店吃过一次饭,还是杨田哥请自己吃的,自己连半分钱都没花过,主动上门拿灶糖吃,是不是有点不要脸?

可看见灶糖两个字,她就有些挪不动脚步了。

一到小年前后,村里就有那卖灶糖的敲敲打打,走街串巷。

冯莹莹清楚的记得那卖灶糖的伯伯,他总是挑个扁担,后来变成了蹬着三轮车,卖灶糖的时候还总是带着自家的孩子。

三轮车上还挂着了个旧旧的铜锣,那个小男孩总是坐在车上拿了个棒槌敲啊敲,

“铛铛铛——铛铛铛——”

那敲锣的声音一出现在耳边,就知道是那卖灶糖的伯伯来了。村里的大大小小简直就蜂拥过去了。

就算是再穷苦的人家,临到过年了也能给上块八毛的让孩子甜甜嘴儿。

哎呀呀,小的时候冯莹莹和妹妹最羡慕的就是那卖灶糖家的小男孩,还有村口小卖部的闺女了。

小孩子的想法总是无比简单,想着既然他家卖灶糖,岂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灶糖了?

若是赶上姑父心情好,看见她和妹妹眼巴巴地看着窗外,还能从抽屉里掏出几个钢镚来,让两个人去买灶糖吃。

严冬腊月里的灶糖,是奶黄的,小小巧巧,被那伯伯做成了不足拇指大小的,看起来可爱的很。

把钱给了卖灶糖的伯伯,那伯伯称够一小袋的斤两给她。明明有一小袋子的灶糖,可她和妹妹每一次都只拿一小颗,一次只敢舔一小点,那味道甜极了。

那不足一小袋的灶糖,从小年开始,因为不舍得吃,过了年还剩下大半呢。

上一次吃灶糖是什么时候?冯莹莹都有些不记得了?是十岁?还是十一岁?

她的脚已经不受控制地走向了店内,店内原本是南北各有四张小方桌,一共是八张桌子,如今唯一中间的几张桌子上摆着糖瓜和灶糖。

屋子里有人在闲聊,还正啃着手上的糖瓜,听见门响,看着她。

“小莹,快进来吃糖。”

坐在屋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带着冯莹莹的群头张叔!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冯莹莹记得她跟杨田哥来吃饭的时候见过。

既然有熟人,冯莹莹的脸也不红了,她走到了跟前去。

“张叔,你今天没事啊?”冯莹莹稍显拘谨地坐下来,对着赵爷爷点了点头。

“这是你赵爷爷,以后小莹要是有赶上有台词的角色不会,就找你赵爷爷。”张叔一边说着,一边介绍着对面的老人。

“这个糖瓜好吃,就是费牙,小莹快吃。”

“糖瓜不好嚼,这灶糖不错,正宗老味道。”赵老爷子一点一点吃着灶糖。

“嗯呢。”冯莹莹应了一声,拿了一块灶糖。

这乳白色的灶糖上裹了一层白芝麻,轧成了小段,吃起来不会太腻,芝麻香浓浓的。

一口咬下去,脆,酥,香!这是用小米和麦芽糖做的,甚至还有点粘牙,麦芽糖的甜味儿与芝麻香融合在一起,甜甜的,甜到人心尖儿上。

一小口一小口地把这灶糖吃完,嘴里都是满满的香甜。小时候吃的灶糖,因为做工抛费,如果加了芝麻,耗费更高,向来都是没有芝麻的,可依然很甜。

张叔给她倒了一杯水,冯莹莹喝了两口去除嘴里的甜味,眼睛盯到了糖瓜上。

圆不隆冬的糖瓜,憨敦敦的,一看就甚是喜人。

取了一小张纸巾包着吃,糖瓜摸着很是坚实,冰冰凉凉的,有些硬。看着敦敦实实的样子,但拿起来也不沉。

冯莹莹突然有点担心自己的牙口,不会太硬了自己咬不动吧?

她一口咬下去,好酥!

糖瓜儿咬起来是脆的,酥酥脆脆,跟芝麻糖不一样,一点都不粘牙,但吃起来又香又甜。

咬开了的糖瓜里边有点像蜂窝,吃起来扎实,有点硬,醇厚而清甜。

冯莹莹吃得眯了眯眼,甜!如果妹妹现在也在这里就好了。

她拿出手机照了相,留存在自己的相册里。

洛家楼门口的招牌惹了不少人注意,吃灶糖,大家吃个记忆,也是吃个小年的甜,都是邻里邻居街坊的,也没有几个直接抓一大把走,都是吃一个两个的。

那家里有小孩的,就再拿上两个,回去给老人小孩尝尝。

虽然今天没营业,洛樱的小店里反倒是热闹了起来。

“老周啊,你家今晚做啥,孩子都回来没?”

“小年还吃啥,吃饺子呗,我让老头拿了个颗酸菜,晚上做酸菜猪肉饺子。”周阿姨带着小孙子来吃糖。

“过年再吃饺子呗,这就还有几天了,先吃了过两天再吃不腻啊。”另一位阿姨摇了摇头。

“老赵,你这腿咋样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呗,一天天老往外跑,咱们这上岁数的人,摔一下半条命都没了。”

平时洛樱卖早餐的时候,这些老头老太太来的并不多,一个是因为天冷,大早上天没亮也不出门,再一个是这早餐价格在老头老太太看来还是贵。

好吃,那确实是好吃的,领着小孙子孙女来吃一顿就行,自己也不能天天过来吃啊。自己家煮个粥,下个面条哪用花什么钱?自己的那点退休钱还得留着养老,攒钱给孩子呢。

杨田才踏进门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情形。一群老头老太闲聊,他差点以为进了社区麻将馆,一脚迈出去。

他今早上起来看小店停业就买了个面包吃,然后回去睡回笼觉,一觉再醒过来都日上三竿。没想到老板娘不营业,倒是整了个花头。

进来吃了两块灶糖,啧,甜。

看着杨田进来,屋子里的老头老太太又转了口风,跟他说起话来。

“小杨啊,啥时候回家?”

“小杨啊,真的不回家过年了?哎呀你们这小年轻,一天天往外跑,你说跑他个什么劲儿。”

说话的大爷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这过年了还要加班,看着说的是杨田,心里念的是自家孩子。

杨田嗯嗯嗯也就过去了。

“小杨啊,年夜饭你怎么吃?要不来我们家吃啊?就添一双筷子的事儿。”另一位大姨开口。

“不用不用,我们孙大姐都派发任务了,一人做一道菜,一起吃年夜饭。”这位大姨一张嘴,杨田马上就反驳回去,谢过好意。

无他,这位大姨家里有个闺女二十八,她见着小年轻撮合自家闺女。

呆了一会儿杨田就撑不住了,眼神瞅向旁边的冯莹莹,她还不走等着干嘛?

此刻正有一位大姨要给冯莹莹介绍她的远方外甥。

“小冯啊,我跟你说,我那外甥一表人才高高大大,就是没什么学历,高中的,现在自己做个小买卖,跟你年纪差不多,一个月能挣一万多的呢,你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