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页

而北方民营手工业的主体,其实不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匠,而是在小农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织”。男耕加上女织,才构成了北清经济的基础。北清的税收也是与之相应的租庸调,其中的调就是收取布匹(棉布或麻布)。而布匹又在极度缺乏白银,劣质铜钱又过多的北清经济中扮演着货币的角色。

也就是说,北清小农的货币收入就是女织所产的劣质布匹!而北清小农中的富户又收藏了大量的劣质布匹,这些布匹是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北清虽然抑抑商,但并不是没有商业,北清的小农之间同样存在贫富。

在劣质布匹拥有货币功能的情况下,其价格当然是被抬高的,所以面对如洪水猛兽一样涌来的价廉物美的松江布,北方的劣质棉布和麻布在一夜之间就完全失去了市场!

这不仅意味着北方小农经济中占有重要成分的女织无法维持,还意味着储存了大量劣质布匹的商人们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失去了这些小商人后,原本在清朝统治下花了十余年时间才慢慢建立起来的北方商贸网络也彻底崩溃。而来自南方,拥有雄厚资本和王师为后盾的商人则迅速的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而他们所贩卖的手工业品,全部来自东南……

没有了微小的手工业提供“货币”收入,北方的经济自然一片凋敝!

另外,三年攻战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土地荒芜、盗匪横行、城池破坏,还有水利设施缺乏维护,漕运系统大规模瘫痪,都在预料之中。

总之,现在北方的情况就能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穷!

都快穷死了!

“朝廷也穷啊!”郑芝龙也开始哭穷了,老郑的脸孔耷拉着,一副马上就要破产的模样儿,“几十万大军还没有回来,军费开支大得惊人,北方的几个藩镇还要花钱移动或设置,眼看着还要出兵草原,北京城和天津城都要花费巨资修缮,天寿山皇陵也要修……对了,还有黄河、运河、大清河、永定河、卫河都要修,不修好了不能通航,时不时还要发大水。

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几亿银子砸进去都不够啊!如果朝廷还要还都北京,那,那……这个户部尚书我可干不下去了!”

大富郑芝龙哭完穷,就轮到大明最富朱慈烺来哭穷了!

朱皇帝也是一脸的不开心——那么穷,怎么开心得起来?

他先叹了口气,然后才道:“还都是还不起的……要还都就得恢复大运河,要恢复运河就得糟蹋淮河,咱们在黄淮运大工上花了那么多钱,好不容易把淮河两岸变成了粮仓稻海,难道要再恢复成原来那样两三年一场大水的样子?现在江南省都不种粮食了,到处都是棉田和桑树,米面都靠两淮和两湖供应。如果两淮毁了,靠一个两湖怎么供应得上?没有米粮供应,江南这棵摇钱树也就没了,到时候朝廷怎么活?北方的几十万将士吃什么?西边的流寇又拿什么去剿?”

在黄河南流之前,是没有保运还是保淮的难题的,因为黄河泥沙再怎么也不会流入淮河。但是在黄河南流之后,就存在让黄河夺淮还是新开河道入海两个难题了。

如果选择黄河夺淮,那么黄河泥沙就会在淮河下游淤积,这样淮河水就不能顺利排入大海,遇到雨水稍多的时候,泛滥成灾就是必然的事情——淮河的水量多大啊!要没入海口能不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