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页

吴淞港炮台,并不足以彻底封锁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大唐帝国才是会在长江下游的其他地方也是陆续建设炮台,除了规模宏大的江阴炮台外。

长江两岸的松江、苏州、扬州、常州、镇江五府都是建设了众多炮台,至于金陵城就更不用说了。

包围着金陵城,有大大小小的堡垒目前有十二座,其中五座是江防炮台,另外的七座则是城防炮台,而在金陵城的对岸的江浦,还搞了个‘军营要塞’,这个军营要塞,其实一开始只是个近卫军的军营,驻扎在金陵城的长江对岸,以控卫金陵城。

后来根据这个军营不断的修筑防御工事,虽然干脆是又搞了这个大型的炮台,由此,以往的这个纯粹的军营,就是变成了一个拥有驻扎部队,江防炮台,城防要塞等功能的标准大型要塞。

大唐帝国修建众多的沿江炮台,也是一种无奈,火炮性能不够,只能是用数量来凑了,修建炮台的时候,往往是南北两岸同时修筑,利用两岸的火炮来同时封锁长江,要不然的话,只有一面的炮台,很难彻底封锁长江。

在国内的繁华地区,尤其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运河流域修筑大量的堡垒等设施,这些算得上是以防万一,更多时候,这些堡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兵营,造成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军方如今是喜欢把军营堡垒化。

而在边地以及海外领地,堡垒的修筑和应用,就是显得更加的专业了。

基本上海外领地的堡垒,其实规模都不大,但是去实用性却是更强,除了军事用途外,还兼顾城市功能,同时建设成本也更低,因为很多海外领地的堡垒,都是直接征用当地的土著,随便给一口吃的就行,反正大唐帝国这么多年来,在海外修筑各类基础设施的时候,就没有过给当地的蛮夷土著发工钱的情况,甚至就连蛮夷土著们所食用的粮食,往往也是就地征收,毕竟大唐帝国总不能千里迢迢的从国内运输粮食过去不是。

大唐帝国,从来只有从海外领地运输粮食回国的,从没有从国内往海外领地大规模运输粮食的先例。

因为大唐帝国命令禁制粮食出口!

修筑堡垒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地搜集,顶多就是用一些国内运送过去的水泥而已。

所以在海外领地修筑堡垒,其实比在国内修要更低,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子弹钱了!

不过在边地修筑堡垒,就是要麻烦的多,在中原腹地修筑这些堡垒,因为没有什么工期限制,也不急需,往往都是军方自己动员民兵或者部队自己干,反正一天干一天,这几年下来往往也就干成了,基本都是自食其力。

然而在边地,因为军事上的迫切需求,需要快速完工,同时在边地,其实也很难让当地的蛮夷修城,比如在河套战役期间,当地的鞑靼人自然是不会跑去给大唐帝国修筑城堡的,就算是想要动用强行手段,人家也是会跑的。

当材料和人力都需要中原腹地支援的时候,成本上往往是比较高的。

黑龙江这边的修筑城堡,海军也是参考了陆军在河套地区的经验,同时也是参考了海军以往在海外领地的行动,所以是做了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