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

近卫军的特殊性,在于近卫军是负责皇帝以及皇室的人身安全,充当近卫力量,在军队系统上和正规军、守备军有所差别而已,但从本质上来说,依旧是大唐王朝军事组成的一部分。

写下批注后,李轩再看看这份奏折上的名字,略微斟酌了半分钟后暗下了桌上的铃铛,然后门外就是走进来了一个翰林院的侍读。

李轩道:“让税部的钱祧里下午来一趟!”

钱祧里,前大唐王朝税部征粮司司长,现税部左侍郎,整个大唐税收体系的二把手,就是这个人提出来搞什么税务稽查总队的。

翰林院的侍读记下来出去了,李轩则是重新批阅其他的奏章,剩下的事依旧有大有小,而李轩批阅奏章的速度向来极快!

除了一些特殊事情外,大多都是只简单的批注一个‘阅’字,阅字写多了,也会偶尔换换‘知道了’。

当然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他也会留多几个字或者几行字的批注,比如黎平府知府孙亚伟上折子奏报黎平府大战过后,民生凋零,无家可归者,无口粮者甚多,请朝廷赐下部分钱粮救济灾民。

对此,李轩的批注是:已阅,着内阁各部从速赈济,以防灾民生变,赈济应当以工代振为要,督察院亦当稽查百官,严防官员私吞赈灾钱粮,如有犯者,罪加三等!

还有马维送回来的奏折,除了说柳州府的情况外,还拍马屁问李轩龙体是否安康,天气已经冷了,陛下作为大唐支柱,一定要多穿衣保重龙体之类的。

李轩批阅:朕安,时值寒冬,卿当助柳州民众安然过冬,勿使路有冻死骨,如此朕心方安!

这么一番奏折批阅下来,不知不觉已经是到了午后三点多了!

其实李轩每天批阅奏折的时间并不算多,因为他下头还有一个翰林院呢,这些翰林们其实已经是提前把除了密折之外的奏章全都审批过,并且还会把一些比较长的奏章做出摘要供李轩看。

然后最近随着奏章越来越多,李轩也是开始给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一定的权力,那就是除了军方事务外,翰林们在提前分类审阅奏章的时候,会先一步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并用蓝色纸币夹在奏章之中,李轩如果觉得可以翰林院提交上来的处理意见可以用的话,一般直接就选用了,如果不满意,直接打回重拟,或者是干脆李轩直接做出决定。

比如上述的孙亚伟的奏折里,除了李轩批复的这两句外,负责这份奏折的翰林侍读还作出了两个详细的处理方案,整个方案洋洋洒洒数百字呢,基本上已经是给出了处理意见,包括赈济灾民,从何处凑集钱粮,督察院给如何监督,产生的流民该如何处理等等。

要不然的话,累死李轩也处理不完每天都不停呈递上来的奏折啊!

但是为了防止翰林院越权,李轩是严令规定,但凡是奏折,翰林院不得截留,不得更改,必须是奏折原文呈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