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8页

不得不承认,大宋朝绝对是人才辈出的一个世代。

兄弟三人可不是朝堂上那种干拿俸禄不做事的人。

陈尧叟,文笔绝对是大宋朝最顶尖的那种,大宋许多的碑文,都是他撰写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候的《朝觐坛碑》,以及太庙里的《亲谒太宗庙颂》。

陈尧佐自己是一位水利专家,他发明的‘下薪实土法’和‘木尤杀水法’,解了数地百姓的水患之苦。

陈尧咨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全才,不仅文章写的好,箭术也十分高超,只不过其家人更喜欢让他走文官一途,不喜欢让他走武臣一途,所以一直在文臣中厮混,所以没多大的建树。

寇季在看到他们三兄弟的履历以后,感叹他们三兄弟厉害之余,也觉得朝廷用才,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陈尧叟已经亡故,不去提他。

陈尧佐妥妥的水利专家。

这种人才若是安防到了工部的水司,一定会造福于天下百姓。

安排到刑部,那真的是在浪费人才。

陈尧咨一个箭术大家,被誉为神射手,编写一些箭术教材,结对能有大用。

似陈氏兄弟这种专业的人才,朝廷就应该特殊对待才行。

只可惜,朝廷并没有将人才放在该放的地方。

言归正传。

石元孙被陈尧佐监斩以后,皇亲国戚和武勋们的风波彻底落幕。

赵祯和寇季二人谋划的兵制的革新也应该提上了日程。

为了推行出合适大宋的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