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安化王叛乱虽震动朝野,但其实只持续不到一个月时间,在于安化王并不得人心,这位承袭祖爵的藩王,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恣意侵吞军户和自耕农的田地,同样民怨沸腾。安化王本身就是志大才疏之辈,且经过弘治朝历次对外战争,西北名臣辈出,就算阉党把触手伸过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局。
《明史》中,朱厚照派出平叛的统帅是杨一清和张永,二人回朝后历数刘瑾罪行,让朱厚照下定决心彻查刘瑾,但当时只是想让刘瑾发配南京闲住,等查明刘瑾确有谋反和不轨野心后,这才痛下定决心诛杀刘瑾。
沈溪心里非常担心:“历史上朱厚照杀刘瑾,是因为斯时刘瑾已把改革推行下去,无论是恢复洪武朝严厉治贪刑法,以经济手段进行处罚,还是派人清理天下田亩,限制勋贵、士绅和军官恣意占田,彻查各地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盐政和国库下拨资金,打击瞒报,千方百计扩大朝廷财政收入渠道,同时增加各地军屯上交税收,使得国库日渐充盈,已基本能满足朱厚照私欲,不再需要刘瑾继续帮他管理财政。”
“但问题是现在刘瑾的改革许多都是处于摸索状态,没有形成体系,且张苑和小拧子等人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替代刘瑾,为朱厚照敛财。在这种背景之下,就算能做出刘瑾叛乱的假象,朱厚照真的会痛下杀手吗?”
历史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让沈溪对眼前的态势极为迷惑。
因为时间轴发生改变,沈溪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要杀刘瑾,必须让朱厚照“后顾无忧”。
派出马九后,沈溪立刻写下密信回京,准备从多种渠道凑集资金,保证朱厚照的钱财供应。
这次沈溪只能求助谢迁。
在朝中这么多想斗倒刘瑾的人中,谢迁地位最是尊崇。谢迁经历三朝,人脉宽广,身为首辅大臣的威望和手腕,是沈溪羡慕不来的。
“……谢老儿既然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已跟小拧子等宫中内侍呼应,那现在该是发挥你能力的时候,之前你不是想斗倒刘瑾而不得么?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
……
安化王谋反的消息,于六月初一传到京师。
谢迁这边刚得知安化王谋反,另一边他就收到沈溪的来信。
这次来见谢迁的人,仍旧是身着男装的云柳,谢迁接见云柳的地方还是在他自家书房中。
谢迁的手颤颤巍巍,拿着书信,对着昏黄的烛光,好一会儿才把信函中的内容看得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