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但是,商品的销售价格大多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影响商品销售价格的因素很多,明朝的食盐生产成本的确不高,但是经过层层盘剥之后,这盐价高的就有些就离谱了。

明朝的食盐买卖实行开中法,简单来说就是盐商想要买卖食盐,必须按朝廷的要求向边镇运输粮草辎重以换取盐引。

这开中法看似简单,过程却相当的复杂。

首先,盐商必须向南京户部申请盐引,也就是向朝廷承诺,将运送多少粮草辎重到边镇,南京户部接受申请之后便会给商户发放相应的盐引领取凭证,并将相应的盐引散发到各个边镇。

然后,盐商必须将承诺的粮草辎重运送到相应的边镇,经边镇将领又或巡抚、总督等官员验证之后,才能换取相应的盐引。

盐商领到盐引之后,还必须去相应的盐场支领食盐,最后才能运到指定的区域贩卖。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成本就比较吓人了,远远超过了食盐本身的成本。

比如,盐商向南京户部申请盐引的时候就必须缴纳盐税,盐税的标准是每引三两,而一个盐引也就能支领三百斤食盐,也就是说,光是这盐税一斤就高达五六块。

就这还不是全部,盐引可不是你申请就能分到的,要是你没有找到关系,申请交上去也是白搭,人家根本不会鸟你,而这拉关系又得花钱,杨聪的爷爷杨荣找的就是魏国公府的关系,具体花了多少钱,杨聪也不清楚,总之不会低于相应的盐税,也就是说,光是申请这个环节,食盐的附加价格就高达十多块一斤。

紧接着就是运送粮草辎重,一般是运送五石粮草,换取一张盐引,而运送粮草辎重到边镇运费甚至超过了粮草辎重本身,也就是说,运送五石粮到边镇,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粮食都不止五石。

这也正是朝廷实施开中法的原因,没办法,运送粮草辎重到边镇太耗钱了,还不如让盐商送过去,这样朝廷就不用花钱了,但是,这样一来,每斤盐又被附加了十多块钱的额外成本。

就这,还不是全部,盐商可不是将粮草辎重运送到边镇就能拿到盐引,边镇的各级将领和官员那也不是吃素的,你不孝敬孝敬,他们能拖到你喷血,这一一孝敬下来,每斤盐又被附加了十多块钱的额外成本。

然后,盐商到盐场支取食盐,还要花钱,将食盐转运到相应的售卖地,还是要花钱……

这一整套流程走完,食盐运到售卖地,还没有开始售卖呢,盐商就已经在每斤食盐上耗费了几十块甚至是上百块钱,这盐能卖的便宜了才怪!

现在,定国公徐延德和诚意伯刘瑜找杨聪和陆炳商议的其实就是这食盐贩卖的第一个流程,也就是南京户部发放的盐引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