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奉旨念书

皇朝夜行 南极稻草 2355 字 3个月前

“大论误会了,你贵为吐蕃大论,我只是一介庶人哪有资格收吐蕃大论做学生?而且,收不收谁那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来之前的禄东赞万万没有想到李庸竟然会拒绝收他为学生,因为而也有异国人在大唐求学,大唐人乐于为师,所以他以为李庸会很高兴的收下他,毕竟他是吐蕃大论,收一个吐蕃大论为学生,那不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吗?结果,李庸竟然拒绝收他为学生,是他的诚意不够吗?禄东赞并没有放弃,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来李庸的庄子上拜师,但是李庸却始终拒绝,这件事甚至在长安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论是城里的百姓还是官员都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李庸的心胸不够开阔,大唐地大物博国力鼎盛,吐蕃大论心慕大唐风仪,拜师李庸这是一桩美谈啊,李庸怎么能拒绝呢?也有人觉得李庸收不收那是李庸自个儿的事,愿意收就收不愿意收就不收,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李庸原本就因为和亲的事看吐蕃人不顺眼,对于朝中的议论,还有长安城里的议论,李庸充耳不闻,就当没听到,眼见这些都没能改变李庸的心意,禄东赞无奈之下只得入宫去了,甘露殿,禄东赞恭声说道。

“外臣心慕大唐文化,李庸学识渊博,闻名遐迩,外臣十分敬仰,想拜在李庸门下学习,还望皇帝陛下准许。”

这事在长安城里议论纷纷,李二当然已经知道了,对于李庸不收禄东赞为学生,他心里是十分赞同的,瞧瞧李庸搞出来的都是什么?投石车、神臂弓、炸弹、火炮,可以飞天的热气球,这些能让禄东赞学去吗?别说禄东赞了,对于李庸收那些世家子弟为学生,李世民心中都有些不乐意,李二笑道。

“李庸不过会些奇巧之技,会些诗词,但是在真正的学问上反倒没什么建树,而且,李庸年纪轻,你若跟着李庸学习,岂不惹人笑话?朝中有不少大儒治学广博,如孔颖达、李钢都是当朝大儒,你可跟着他们学习经义。”

禄东赞听了很是无语,我跟着他们学经义干什么?我又不是真的要做学问,再说了,他其实对汉学有所涉猎,已经算的上是才学广博,禄东赞连忙说道。

“启禀皇帝陛下,其实外臣对经义已经略有涉猎,如今更想向李庸学习机巧的学问。”

李世民哈哈笑道。

“某也知道你对经义有所涉猎,但是学问又岂能有当朝大儒学问广博?你既然心慕大唐文化,自然也要多向他们学习才是。”

禄东赞恭声道。

“皇帝陛下说的是,外臣一定多向他们请教,只是臣也想向李庸学习,还请皇帝陛下准许。”

李二笑道。

“某自然无有不许。”

禄东赞连忙道。

“外臣拜谢皇帝陛下,这就奉旨前去学习。”

李庸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两个实心的铁球,笑吟吟道。

“你们觉得,这一大一小两个实心铁球,如果从高处同时扔下,哪个先落地?”

李崇义、张志龙等人顿时都嚷嚷了起来。

“这不废话吗?当然是大的先落地。”

“这傻子都知道啊,肯定是沉的先落地啊。”

但是李景恒、长孙无忌、王青云等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则都没有开口,因为他们觉得李庸既然这样开口,一定不简单,这个实验,当年李庸在皇宫内做过,但是见过的人只有那些大臣,他们这些人那里见过,虽然,他们心里却和程处默他们是同样的想法,大的重,当然是大的先落地,就算三岁小孩也知道啊,李庸笑道。

“他们会同时落地。”

“这不可能。”

“怎么可能同时落地?”

“大的铁球更重,肯定会先落地啊。”

“就是啊,这三岁小孩都知道。”

整个课堂里全都议论纷纷的质疑起来。

“是不是同时落地,一会儿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就可以了。”

李庸笑道,众人都不禁安静了下来,虽然还没有验证,但是他们其实都信了,因为李庸一定验证过了,他们只是觉得不可思议,明明大的铁球更沉,怎么会同时落地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王玖儿蹙着眉头道。

“为什么会同时落地?明明大的铁球更沉啊?”

“对啊,为什么呢?这可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大奥秘啊,你们不是一直想着飞天吗?想要飞天,就必须搞明白这个,闲话少说,咱们先去验证一下,一大一小两个实心铁球会不会同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