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蒸汽机

皇朝夜行 南极稻草 2631 字 2022-11-30

“你会?”

李庸记得这个王单以前只是一个普通工匠而已,专业就像后世的钣金工一样,虽然是他搞舰艇建造的,也知道铆接是工业时代使用最广泛的金属连接方式,它比起传统的锻接要来得便捷可靠,强度也够大。特别是在造船领域,铆接一直到二战还是主要的造船工艺,连大和这样的巨舰,也是用一个个铆钉连接起来的,只在很少的非关键部位使用焊接技术。

“我们的老祖宗就懂的榫接,我也是平时没事做的时候,我又有点兴趣,研究了一下不少铆接的知识,经常自己试试看。然后加以练习,现在可以说完成能做到铆接技术没有问题。”

王单耸耸肩说道,李庸知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焊接技术日新月异,最后在很多领域都取代了铆接,以至于这门技术在现代已经很少有人掌握了。李庸记得很清楚,当年上海外白渡桥拆除整修的时侯,安装铆钉的工人是很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的。

“那接下来就全看你了。”

海永久拍了下他的肩。

“别,铆接的活我一个人也干不来。最少得两个人一组才能工作。还要有专门的设备。”

王单比划着。

“行,我调几名机械工匠跟你学。”

王单当即在研究所里开起了学习班,李庸调了几块铁板和铁梁过来,供他做示范用,根据他开出的单子,工坊首先为他加工制造了整套的设备:包括锤子、带风箱的起便火炉还有铆钉,铆接一般要先对材料进行机械钻孔,然后要需要连接的板材重叠起来,铆工一般是三人一组,一个铆钉加热工,他先将铆钉在火炉中加热到发红,然后用钳子将铆钉递给铆工,由铆工将铆钉敲入铆孔铆上,由于火炉的可携带性不佳,在建造大型的铆接件的时侯,加热工递送铆钉的时侯是使用甩出去的方式,这样无论是甩得还是接得,都要一手杂技般的技巧才行,无论要铆接的器物有多大,哪怕是大和这样的超级居舰,它的舰体也是这样由铆接工们一锤一锤的铆接建造起来的。

“这么搞,我们得培训多少铆接工才够?”

李庸看到他们花了好几分钟才搞定第一个铆孔的时侯发出了感叹。

“慢慢来,这也是技术活。”

林宝目睹了这一场面,他对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蒸汽机期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王单大概看出了大家的失望情绪说道。

“我们不是有水压空压机吗?”

“对。”

“有水压空压机的话,铆接工作可以省力很多,这个锤击过程可以用空压机驱动的气锤做。就只需要一个铆工。”

“将来工业水平上去了,我们还可以用液压铆接机,不过这个有难度,我们先手工凑合凑合好了。”

王单自言自语的说道,李庸有点想掐死他,他娘的,老子还想要焊接呢,谁给我?我还想要内燃机,要电力,这又谁给我,不要以为看了几本老子写的书就飘了。就这样第一届铆接工培训班就开始了,根据王单的要求,从学徒中抽调了部分年轻人来当铆接加热工,也算是间接培养铆接人才的工作了,掌握了铆接技术,就意味着可以制造蒸汽机的关键部件――锅炉,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或者原理的蒸汽机,一台高效率的锅炉显然是蒸汽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锅炉的作用还不仅在于为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上需要的热水、蒸汽和温度,都需要锅炉来提供,锅炉就原理本身来说很简单,瓦特蒸汽机使用的车箱式锅炉差不多用了一百五十年,直到1850年还在发挥它的作用。当然它的热效率很差,李庸的研究所打算制作的是当时比较成功的一型设计,1844年发明的兰开夏双烟道型锅炉,随后被广泛的运用,经过不断的设计、材料方面的小改进之后,它为现代工业一直服务到20世纪,兰开夏锅炉的容量较大,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成熟,制造也无难度,是用低碳钢板铆接,不过也可以用辊制的熟铁板制造,对于已经能生产出低碳钢板西山钢铁工坊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为什么不试制火管式或者水管式锅炉?这个难度不会比兰开夏锅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