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再启战事

皇朝夜行 南极稻草 3246 字 2022-11-29

“接下来怎么做?”

李素站起来朝着大海大笑,郑丽婉很认真地看着他说。

“名声不是小事,你莫掉以轻心,日后你就知道,名声坏了,诸事难行,我已经妥善处理这件事了。”

李素点头说。

“多谢了,不过声名于我如浮云,不浪费了过多的精力做这些事。”

我做了很执拗地摇摇头,俩人面对着磅礴的大海了一阵呆,郑丽婉忽然道。

“郎君,禄东赞又要攻伐松州了,上次你逼退禄东赞,料想他不会这么快卷土重来,这次突然再次袭来,说明那个组织又出手了,主要是朝廷有了对吐谷浑的胜利,开始膨胀了,准备攻打西边的吐蕃,这一次出奇的是满朝文武都没有反对,禄东赞是被迫反击。”

又是打仗,这朝天吼还真是不让他闲下来发展,就是想尽办法拖住他的脚步,这让李庸很不爽。

“不说了,回家吃饭去。”

李庸抬头看看天色,日已渐西沉,夕阳的金色余晖洒满了沙滩上,确实到了回家吃饭的时辰了。

“怎么不说完呢?”

“懒得说了,这么明摆的事情,朝廷那些蠢货都中招,我们有什么说的,就是苦了老百姓和军队的士兵们了,这次不知道又得死多少人。”

李庸摇摇头说道,郑丽婉从李庸的话里听到别的意思,她吓得俏脸一白,说起战争,大唐君臣从来只将它当作一个政治谋取利益手段,所以上下并无太大抵触,他们抵触的是从战争无法获得利益的时候才反对,但是在觉得利益面对,他们都是站在一起的,但对大唐的百姓们来说,战争无疑是天降横祸,谁愿意被征召入伍,远征蛮夷之地,跟着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子以命相搏,精神稍微正常一点的大唐人都绝不愿意成为征兵的对象远征番邦,李庸刚从那边回来,她自然更不愿意李庸这个时候再去。李庸看着郑丽婉被惊吓到的模样,分外楚楚可怜,自然知道她想到什么,他不由心一软,温言笑道。

“别担心,既然朝廷已决定对吐蕃动武,那说明他们已经选好了出征的队伍和将领,我更不会去为了他们做的破事擦屁股的。”

“若是,若是战事焦灼,吐蕃之战一旦出现问题,朝廷的军队就会遭受重大打击,到时候你也袖手旁观吗?”

郑丽婉语声颤抖地说道,李庸知道他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朝廷对吐蕃宣战,这也是李世民的一贯做法,先打,再抚,打是为了立威,抚是为了怀柔。抽一巴掌再给颗甜枣,大唐公主就是甜枣,历史上大唐将公主嫁予突厥,吐谷浑,都是先打过后再和亲的,加上这次突然集结兵力,李庸是非常不看好这次的对战,他清楚禄东赞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朝廷的军队遭受到覆灭,不单单松州,禄东赞可能趁势席卷进入大唐都有可能,到时候他和黑军能不出手吗?所以郑丽婉的担心和害怕,李庸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看着她的模样不由有些心疼说道。

“放心吧,可能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样,走吧,回家吃饭。”

李庸拉着郑丽婉就往半山别墅走,李庸不知道当天晚上,众女背着他秘密召开了一个会议。

“若是能劝下父皇,或许,能免了一场大战,少死许多无辜百姓。”

长乐贝齿紧紧咬着下唇,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还是要将父皇劝住,他怪我我也顾不得了,一言可救生灵涂炭,何能不为?”

翌日,长乐的家书和她替李庸写的一份奏折,让郑丽婉从情报局偷偷送往长安,而这段时间李二每天都和朝中文武商议出兵吐蕃之事,因为战争不是说打便打,毕竟十万大军没有整天拴在皇帝裤腰带上,关中各地调兵,粮草筹备,搜集兵械马匹,确定后勤供给,制定战略战策和行军方向,还有如何与周边的邻国外交,使自己站在大义的名分上,让战争的舆论正义化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做在正式开战之前的,一旦真正开战,其实结果差不多已能看出端倪了。甘露殿内今日武将居多,徐世绩,程咬金,侯君集等,人人披挂戴甲,黑压压的一大片,文官却只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徵等寥寥数人,殿内君臣正议论得热烈,诸多名将杀气腾腾的请战声此起彼伏,掺杂着程咬金骂骂咧咧的粗话,以及与众将的对骂声,热闹得跟煮一锅粥似的,黄公公神色紧张匆匆走进殿内,在乐然耳边说了句话,然后李二结果黄公公递给他的信和奏折,他看完之后眉头微皱。

“真会挑时候,李庸不是从来没给某献过什么策的吗?”

说完李二心中一动,想起李庸对吐谷浑的军火买卖和雇佣军,这让大唐得到了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最终把吐谷浑这个当在大唐和西域的丝绸之路之间的障碍清除了,长乐代丈夫献策,虽然信中所说可以免了一场刀兵,但是这个做法他不认同,李二是何等聪明,一眼就看出这是长乐是背着李庸写的这些。

“诸将皆在,且看咱们华亭侯有不同说法,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