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实行官学之后,民间变化极大,尤其是在他北巡的期间,所看到的情况,更是让天子欣喜,天下的百姓识字了,很多政令已经不需要乡野豪强来递送了,这期中,便有效的遏制了豪强势力在乡野之中的势力,另外,百姓们聪慧,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效果都是比以前要强的。

没有人能想象到,当天子看到大汉一些农夫手持农书,边读边耕作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激动。

大汉在乡野之中,执行力一直在降低,世家与豪强,都成了大汉天子心里的刺,百姓读书,则是沉重的打击到豪强与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加强了通知,何况这些读书的百姓,对天子那是相当的敬爱,他们都坚定不移的相信,大汉就是应天命的,何公的思想,正在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那便做出限制,让农耕百姓子弟不可参与考核……”有人提议道。

这当然也立刻被天子否决,若是如此对待,不仅自己最初的想法会落空,还说不得会让更多人脱离农桑,甚至是会引起民变,如此区别对待,不是天子一贯的作风,当今天子,就连大汉境内的匈奴,乌桓,鲜卑,羌人都爱,怎么会不爱大汉最重要的耕农呢?

“那就提高考核所需要的钱,让贫寒家庭出身的学子们没有能力去参与考核……”某位姓闻人的国中重臣提议道。

这一点,与之前的提议没有什么不同,这样变相支撑世家大族的行为,天子是不可能去做的。

百官商议了许久,也没有什么好的政策,天子看了看王符,王符作为这些政策的制定者,要他去改变自己政策,是有些困难的,要知道,这些政策都是他花尽了心思所完成的,要改变自己的政策,就是改变自己的看法与思想,王符首次在朝议上沉默了下来。

看到王公这般沉默的样子,天子心里更是急切。

“陛下……”忽有一人缓缓起身。

天子一看,却是太子舍人荀攸。

荀攸想了想,拱手说道:“陛下不如制定下考核之次数,从接下来之后,每位考生,只能参与一次考核,之后,便不可,另外,年满十三之后,不能超过六年不参与考核,否则取消资格,如此一来,学子们参与了一次的考核之后,若是通不过,只能回家务农。”

“另外,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学子,应该在农税上有所优惠,减轻其赋税,引导他们农耕……”

荀攸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点点的说出,百官静听,就连王符也有些惊愕,他的确没有想到过这个方法,若是如此行事,虽说也有些不公,若有些时候人才辈出,众人一同参与考核,可能让不少的贤臣遗落民间,可是,这办法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啊。

天子眼神也有些炽热,认真的听荀攸说完了自己的想法。

大笑起来,心情变得有些愉悦起来,看向了群臣,问道:“荀公达此策,诸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