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军议

李景隆这次有三个帮手。

再不复刚才的自信与镇定,朱棣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恐惧,他看向那几个名字,多么希望那些名字没有存在在上面,但事实证明,这次他朱棣面对的,是一个相当难打的阵容。

武定侯郭英,都督平安,还有

他咬了咬牙:“魏国公,徐辉祖!”

武定侯郭英,前朝老臣,战斗经验丰富,十二卫城的修建,就是他提出来的,而这也是促成朱棣主动南下的最关键因素,因为他不敢想象,当李景隆那六十万大军有了退路和避风港,自己该拿什么去和他打,跟他耗?

而徐辉祖就更不用多说了,当初齐泰在朝堂上对他的一番推崇,确实没有半分虚言,他打仗的功夫不比朱棣差多少,而朱允炆在被劝说许久之后,终于也是在年前下了一道旨意,让徐辉祖来从旁协助李景隆平定叛乱。

万幸是协助!如果徐辉祖是主帅,那么这仗就不用打了!

那问题来了,这平安又是何许人也?

平安,名字简单,但履历却不简单,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精通兵法还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他曾经跟着朱棣打过很多年的仗,曾是朱棣的心腹将领。

他了解朱棣,正如朱棣了解李景隆,要和这样一个知晓自己底细的人作战,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虽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对手是谁,都必须打下去,打到底,但面对这个名字,朱棣心中终究有些没底。

无论如何,这次战事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因为有李景隆这么个草包在,五十万大军都能一败涂地,这次朱棣面对的,是实实在在集结完毕的六十万大军!

他直起身子,捏紧了那份谍报,喃喃自语:“不能再等了”

……

正月一过,百姓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嘛,虽然眼下还没到春天,但百姓们从来都是觉得忙着才心安,但对于老贾来说,往年这充满希望的时节,他却只能窝在家里天天对着肥胖如猪的老婆和三个闺女发愁。

没办法,那天气急攻心当面骂了姓顾的,悻悻然回到家里就寻了个神婆扎了草人开始戳戳戳,等到草人戳烂了,这才回过味儿来,眼下那调料怎么也偷学不明白,开酒楼的梦想遥遥无期,姓顾的不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得罪了他,以后上哪儿挣钱养家糊口?

一念至此,老贾就开始着起慌来,犹豫了几日,架不住婆娘天天在耳朵旁边念叨,这才腼着脸跑到酒楼想认个错说点小话,可当时顾怀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正忙着安排秘谍司从德州脱身,哪里有闲工夫理他?顺手就让王五把他赶了出去,老贾老脸丢了个干净,回到家里拿起婆娘纳鞋底子的大针又开始戳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