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若是如此,岂敢与你结交?”刘毅摇头笑道:“只是我觉得,如今当重视年轻一辈的培养了。”

“伯渊有何高见?”诸葛亮笑问道。

“其实墨城时我便建了书院,只可惜,无人教授,我也只是传了些基础数术之理,后来州平兄代我接管,效果如何,倒是不得而知,如今我在新城之中建设了一座新的书院,效果更强,可将一些有功之臣的子弟送入书院就学,再挑一些战死将士的后代进入书院,一来可鼓舞将士用命,二来也可多培养些将才,一些伤残将领或是老迈将领可入其中教授兵法、行军之学,这些事,我此前与你提过,如今书院已经建立,只等新城建好便可送入其中。”刘毅笑问道。

这件事,是他在思索推广纸质书籍时想到的,既然如今不适合推广,倒不如借着书院的由头先做起来,等日后时局稳定了,完全掌控了话语权,再将这些东西全面推广出去。

诸葛亮闻言点点头道:“如今我军正是立业之时,军中许多将领确实对家中子弟疏于管教,如此做法,却也合适,我已与主公商议过此事,确实可行,只是那新城之中的书院……”

看向刘毅,目光中带着几分问询,刘毅做的东西,不会是表面那般简单,对此诸葛亮也有些期待。

刘毅默默地点点头,他明白诸葛亮的意思,问问风水如何吗,简单来说,是否有学习方面的增益能力。

“如此甚好。”诸葛亮点点头,他现在还没有后代,也可以让其他人来试试成效。

如今考虑这个事情其实有些太早,毕竟关羽、张飞这些老一辈将领还是春秋鼎盛之时,年轻一辈中的关平、刘封、魏延这些人也都开始崭露头角,如今的刘备,正是麾下人才最为鼎盛的时候,但诸葛亮觉得刘毅这个长远打算也没错,连他自都不确定这三分天下的格局,最后是否能够如他隆中对之中所言一般,成功兴复汉室。

“宴会已经结束。”诸葛亮看着远处开始往外走的士人,对着刘毅道:“伯渊随我来。”

“何事?”刘毅愕然道。

“主公相招!”

第二百零三章 伐蜀之议

喧嚣的人群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当刘毅和诸葛亮在此回到厅堂之中的时候,只有将军府的仆役、婢女在收拾那些残羹剩饭,见到两人过来,纷纷行礼。

刘备并没有留在这里等他们,诸葛亮带着刘毅径直穿堂而过,来到后堂时,庞统、关羽、马良、陈到、糜竺、简雍、孙乾已经在后堂之中各自落座,这些人,算是刘备如今的核心骨干,刘毅能够进来,显然也是被刘备倚为心腹。

见礼过后,刘毅对着诸葛亮示意了一下,诸葛亮点点头,看向众人道:“自赤壁之战后,我军占得荆州五郡之地已有年余,赖伯渊之助,这一年来,荆州境内农桑畜牧大兴,钱粮广盛,到如今,我军已练有精兵七万之众,此番召集诸位前来,却是与诸位商议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