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烤地瓜出炉喽

秋天快要到了,从各地上报的情况来看,年景总体上还不错。特别是他非常关注的陕西,还算是风调雨顺,只有陕北要差一些。

但有恩赦蠲免,陕西、山西、河南的老百姓多少能够喘上口气。等到明年,番薯更大面积地推广种植,吃饭的问题就差不多能解决了。

英明神武吧,多半年的时间,搞成这样儿,很牛掰啦!

唯独让朱由校的英明睿智有点小缺陷的,就是土豆。

按照徐光启呈上的题本,土豆在京郊的试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太好。

朱由校仔细思考过之后,也得出了应该是正确的结论。

土豆刚传入中国,肯定没有经过基因改良。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也肯定和京郊不同,出现问题,并不意外。

朱由校觉得这个土豆要适应环境的话,好象得多种上几年,或是十几年,才能成为高产作物。

幸好,幸好自己没有强令各地种土豆。连番薯也是只在顺天府和北直隶地区推广种植,收成很不错。

鼻中闻到了熟悉的香甜的味道,少年皇帝放下题本,正看见“仓鼠”李成成不老实算账,眼睛老往外瞟。

王体乾带着宫人正在外面烤地瓜,皇帝亲手设计的烤炉,就是个铁皮桶样儿的玩艺儿。

“成成,去外面看看。”少年皇帝很随意地吩咐道:“闻着挺香,烤熟了给朕拿进来一块。”

“奴婢遵旨。”李成成答应得利索,起身便出了御书房。

朱由校又拿起题本,想吃烤地瓜就得等一会儿。皇帝嘛,得矜持一些。

现在,一些重臣的题本拿到了御书房看,另一些则在乾清宫东暖阁由刘若愚念给他听。

现在拿到手中的题本是沈有容上奏的,有关皇帝征询开设水师学堂的事情。

因为是皇帝的意思,沈有容在措辞上很是小心谨慎。但朱由校看出来了,沈有容是持保留意见的。

理论化、系统化、实战化地培养水师将领,朱由校是想仿效武学的做法,使明军的水师在军官的素质上得到提高。

但这与传统的水师将领的成长、晋升相违,因为明朝水师将领基本上都是边学边练,从实践中一步步走上来的。

而且,水师军官要熟悉的不仅仅是作战,还有驾驶、导航、海情、风向,甚至是天文地理。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和标准,就实在是有点太高了。

朱由校陷入了沉思,难道海军和陆军不能一样?

翻看着题本,朱由校再次细阅了一遍,终于觉得找到了些问题。

还是教育程度的问题,还有海军将领本来就少,而海军学堂的培训周期长的原因。

而武学能快速成才,是因为明军步骑方面的将领很多,目前主要学习的就是火枪加刺刀的战术运用。

看来是自己说得不够详细,才让沈有容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朱由校想明白了,也不准备改变自己的计划。把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取代经验主义,这是科学的发展观,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