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说的也是!”

“忆之兄,那咱们就去见见利国监的大匠吧。”

苏东坡的灵柩已经到达了徐州彭城,不过并没有马上往海州而去,而是在徐州暂时停留了。因为武好古在徐州有点事儿,他要去利国监见几个朱行书和周大侠替他请来的冶铁大匠,临出发的时候遇上了纪忆,顺带着就把他也拉上了。

武好古并不是要马上杀入竞争激烈的冶铁业,而是准备从研发入手,在界河商市开设冶金学院。

据武好古所知的情况,宋朝的冶金技术相对唐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铁的产量应该是增长的,但是质量却出现了下降,甚至还比不上西夏。西夏剑和青唐铠在北宋的军中可是人见人爱的宝器。更有甚者,连日本刀都能在大宋卖成精品了。

这样的情况在大唐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而宋朝武力的下降,冶铁技术的退步也是重要的原因。没有马的锅可以甩给唐朝,铁都炼不好了,这可不关唐朝人的事儿吧?

所以武好古这个宋儒很早就打算要提高宋朝的冶铁技术水平了。不过打算是一回事,真的要上马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冶铁技术的提升不仅需要烧钱,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冶铁方面的人才。这玩意就是试错,一炉烧掉上百缗,有决心烧掉几十万几百万,技术一定是会进步的,但前提是拥有一批会烧钱的人才!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怕赔钱资本家

暂时辞别了给苏东坡送葬的人们,武好古就带上了何天然、郭小小,在武诚久率领的一队护卫保护下,又拉上了纪忆,离开了歇脚的徐州彭城馆驿,沿着泗水北上,往利国监而去了。

所谓的“监”,其实是一个专门管辖工矿业地区的行政单位。包括冶铁、煮盐、酿酒等工业区都会设监管理,有时候监以下还会有务或处。而利国监的前身就是狄丘冶铁处,在太平兴国四年被升为利国监。辖区大约在徐州彭城东北,境内有一座铁山名叫盘马山,是目前宋朝境内产量最大的铁山。

而且这座铁山并不是从宋朝才开发的,早在汉朝这里就是冶铁重镇了。不过1000多年的铁炼下来,在技术上仿佛也没太大的进步。而且还因为徐州附近的森林资源耗尽和徐州当地盛产石炭等原因,走上了煤炼铁的邪路,使得宋朝的冶铁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倒退。

不过徐州这里还是很不错的,有煤有铁有运河,附近还有北方大港海州,周遭又是大平原,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可以支持人口汇聚!这块地盘简直就是为了让中国步入工业革命的时代而定制的。而传说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大规模的雇佣劳动,也早就在徐州附近产生了!

利国监的冶铁就是私营加剥削雇工的生产方式,三十六个冶坑,五千多的工人,报给官府的年产铁量超过150万斤,实际上300万斤都不止(官府根据产量抽铁课,当然得瞒报了),妥妥的资本主义萌芽初期啊。

而且徐州附近还不止一个利国监,这里还有许多石炭矿,还有大量的瓷窑。从海州输出的瓷器,一小半是在徐州附近生产的。而这些瓷窑和冶坑使用的燃料,又是徐州境内的石炭矿产出的。同时徐州的石炭也不是本地能够消化完的,还要通过运河和海港销往别处。因此徐州的瓷窑和石炭业也同冶铁业一样,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已经站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