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

“能建380-400所房屋?”赵佶皱眉,“那得多挤啊?”

“的确很挤。”武好古苦笑,“开封府素来是一房难求啊,臣发迹之前,也算是富庶之家,也只有一个小院子,和父亲、弟弟、小妈还有一个老女使挤在一起……就这样的房子,开封府内绝大部分的官人还住不起呢!连我的老师东坡先生和东坡先生的弟弟苏相公,都没有能在开封府买下一间宅子,何况他人?”

武好古家祖上是武宗元啊,大画家,还是从六品的文官,一般的官员怎么能和他比?所以能在开封府城给子孙留下宅邸和店铺。而且武宗元做官的时候开封府的房价还没后来那么贵——武宗元是真宗时代的官,那时候物价低廉,开封府的房价也没后来那么离谱。

赵佶也是一叹:“也是啊,朕的先祖曾经在诗中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如今连宰相人家都不能在开封府内买下居所了……开封府的房价,的确是太贵了!若是朕有办法让房价跌下来就好了。”

还别说,宋徽宗真有办法降房价的,一降就是900年!

武好古当然不能把真相告诉宋徽宗了,他说:“所以臣才计划造一些紧凑的小宅卖给宦囊不丰的官人,也好让他们在开封府有个自己的居所。”

“哦?就是那些联排小楼?”

“还有更小的。”武好古说,“陛下还记得画仙观旁的三层楼房和四层的共和楼吗?”

“记得。”赵佶一愣,“可那两栋房子很大啊。”

“给一家一户居住是很大,若是拆分成几十个套间,给几十户人家居住,就不大了。”

“几十户人家?”赵佶问,“怎么住?”

“当然是一户住几间了。”武好古解释道,“两个居室、一个小厅再加一个修在后阳台上的厨间,就是一户四五口人的居所了。”

“筒子楼”的设计现在更加合理了——在画仙观旁的那栋“试验楼”还是有价值的,让武好古和黄四郎发现了很多问题。

原本一梯三户的设计被取消,楼梯间被挪到了楼房的主体之外,在楼房的背后修建了上下楼梯和整层打通的共用后阳台(一楼是个小院),后阳台同时也是通道和厨房的所在地,楼房的排水管道也修建在那里。

这样房子的背面虽然很难看,而且难免会有人乱搭乱建,但是修建起来比较简单,维修也很容易,做饭的油烟也不会乱飘,也没有防漏的问题。

“这样的房子要卖多少钱?”宋徽宗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