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页

大家都有些为难。作为读书人,诗词歌赋和书法倒是会一些的,但是真的能在东坡门下献丑吗?而且大家到时候都选诗词歌赋和书法,岂不是要精益求精了?

“从斌兄一定选剑术吧?”有人想起范之文带在身边的那柄黑云长剑了。

“呃。”范之文苦苦一笑,“我等读书人带剑不过是为了防身,不是为了考试的……”

其实要考剑术他也不会啊!虽然范家祖宗留下了黑云长剑,但是却没留下剑谱——人家不要子孙后代习武了,还留剑谱干什么?误己子弟吗?所以范之文想学剑也没得学。现在只能为日后的入学考试发愁了!

……

“崇道,您说甚底?”

“我说造船驾船也是大学问,云台学宫下面要开一个船政学堂。”

“云台学宫下面开船,船政学堂?东门,您在和老夫说笑吧?自古哪有船老大上学堂的?”

武好古这个时候正在朐山县城内最豪华的宅子里面和海州吴家的老爷子吴延恩一块儿喝茶聊天。

在海州的一个来月里,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朐山县城拜访吴延恩了,早就和老头子混熟了。

今天也没让西门青作陪,而是带着潘巧莲和奥娘子两人一起过来了。在吴家的内客堂里,武好古提出了一个让吴延恩怎么都没有想到的要求——想请吴延恩担任云台学宫的教授,主讲“航海之学”和“造船之学”。而且武好古同时还告诉吴延恩,云台学宫下属将会有一所船政学堂!专门教授海运、造船和海战!

“听海先生。”武好古非常诚恳,称呼着吴延恩的号,“您应当知道朝廷设立云台学宫的目的是为了往外传播儒家道统……这事儿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利的,现在南洋那边大小岛国,都传了天方教和婆罗门的道统,对我们汉人海商自然排斥了。所以儒家出海对听海先生这样的大海商是大大有利的。要出海,云台学宫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船团和水手……而且船团配备的还不能是商船,必须得是能快速行动的战船。为了更好的造船和训练水手,本官觉得需要开设学堂。而能担任船政教授一职的,非听海先生莫属了,还望听海先生千万不要推辞。”

吴延恩看武好古说得正经,一张老脸也凝重起来了。

海运、造船和海战的学问可是吴家海商在海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怎么能轻易传给他人?

不过航海、造船和海战的那一套本领也不是吴家独有的。武好古和苏东坡要玩真的,还是有办法的。如果他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帮助,海州吴家岂不是枉做小人了?

现在,武好古和海州吴家的关系很不错,没必要闹僵吧?要不就应付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