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牵出来以后,再到堂内挑盖头,居然不是武好古这个新郎官挑,而是老秀才武忠义的儿媳(也就是武诚昌的老婆)用一杆秤来挑,也不知是什么说道?

潘巧莲露了面容后,又去武家供着祖宗牌位的家庙参拜诸亲,礼毕后,轮到潘巧莲牵武好古回房,交拜,然后再坐床。做好以后,一群不知道是谁的老大娘就用线团、干果、彩球什么的丢将过来,扔了武好古一头……接着就和交杯酒,喝完之后还要把酒杯以特定的姿态放到床底下。放好酒杯,就有人来剪了武好古和潘巧莲的一点头发,结成了“合髻”,这就是所谓结发之妻的结发了。

结完了发,武好古就从潘巧莲手中接过一支花,潘巧莲则解了武好古一个扣子,然后掷花床下。然后武好古和潘巧莲再一起去了中堂行参谢之礼,就是向来贺的亲朋拜谢。拜得头昏眼花后,再去拜武诚之和冯二娘,接着是武诚之和冯二娘同潘孝庵夫妇互相行礼。接着众人又把武好古和潘巧莲送入了洞房。

入了洞房之后当然不是行家法了,而是众人贺喜、掩帐,完事后赵钟哥那厮就把武好古抱着出了新房……是抱出去陪人喝喜酒!

总之这一番折腾,也算让武好古领教到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各种仪式和名目,忙到后来,他都有点想抛开这一切,直接拉着潘巧莲和西门青去睡一会儿了。

不过那也就是想想罢了,因为今天武家可真是高朋满座啦!

不仅开封府书画行的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就连官场上都来了不少人物——虽然武好古是近幸,可人家和端王赵佶的关系铁啊!他的婚礼,赵佶是必到的,能在大宋未来官家(至少也是官家他爹)面前混个脸熟,怎么都不亏吧?

所以除了赵佶之外,大人物还来了不少。包括枢密副使蔡京、给事中张商英、德州刺史王藻(他是赵佶的岳父)、驸马都尉潘意和潘意的父亲潘孝严都来武家大宅露了个脸儿。

另外,章惇的孙女婿纪忆(他在七月十五这天就回了开封府),蔡京的儿子蔡攸,米芾、米友仁父子,慕容老先生,还有童贯,梁师成,杨戬这三个内宫的大官,还有一群没有入仕但是和武家兄弟关系不错的太学生、国子监生,为首的就是王甫和赵明诚,还有一个女扮男装的李清照,也都来喝武好古和潘巧莲的喜酒了。

还真是有点“群忠聚集”的意思啊!

不过作为酒宴的主角武好古,总要陪着这些大宋的栋梁喝上一圈儿吧?

还好,陪着武好古和来宾喝酒的高俅、赵钟哥、米友仁三个早有准备,在武好古喝的烧酒里面掺了不少水,要不然他肯定得喝醉得不省人事。

今晚可是洞房花烛夜啊!他还得留着清醒的精神,好对潘巧莲行家法呢!

终于,趁着还没有被酒精击倒前,武好古总算逮着个机会,悄悄退出了宴席。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了,差不多快到二更天了(晚上十点多了)——留给武大官人对潘巧莲行家法的时间可不多,因为到五更天时,他还得和潘巧莲一块儿去“拜堂”!

宋朝“拜堂”的时间居然是结婚次日!这个和后世的什么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看不是一回事儿。那可是真正的拜堂,这可是很不容易!搁在后世绝大部分人都没这条件去拜,所以只能拜个天地意思一下了。

因为拜堂首先要有个堂!是堂,不是厅,这是有区别的!至于区别在哪儿,一时半会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谁家的房子是有“堂”的,一定是很大很大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