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由于此处成了天江上下一千多公里水流的最缓处,凡是洄游的鱼,都会逐渐将此地作为的避风之港和产卵之处,而不是进入更远的大龙江。

要不了多久,天江中生活的鱼类的洄游习性就会改变,这一片三公里长,五公里宽的渔场,就会成为所有鱼类的天堂。

也将是长山郡的天堂。

天江渔业公司很快成立了。

老谢买来了十二艘渔船以及所有相关配套设施和工具,由纪付晓和小李挑选了三万余青壮年,成为渔业公司的渔民。

夏潇湘还专门从外面高价请来了老渔民老水手和渔业专家来协助工作。

渔业公司不设老总,由渔民自行推举负责人。

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渔业公司正式开工,第一天的捕捞就大获成功,渔网一下去就是满网的大鱼,个个都是两斤多以上,活蹦乱跳。

仅一天的功夫就捕了3000多吨。

把刚刚建成的渔业码头都堆满了,临时仓库都堆爆了,生鱼活波的气息,隔了老远都能闻到。

渔业专家们用惊叹的口气说他们从没见过这种事情,一网下去,什么技巧都不用,就拖上来这么多肥美的大鱼。

那些老渔民老水手更是羡慕的眼眶发红,一辈子没见过这种好事。

新镇的人们热情高涨,连夜把渔业码头通向食品公司的路修好,铺上铁轨,用运货的轨车把捕上岸的鱼送进食品工厂。

长山郡社会食品工厂的建设更是奇迹,工人仅仅只是用砖土捏了个模型,林文过去一个【化土为石】,厂房就建好了。

通水通电,设备安装调试,那更是迅速,这都是成熟的生产线,只要钱管够,多快都行。

只几天功夫,五十条各类的鱼产品深加工的生产线,就全都安装调试完毕了。

运鱼的轨车线一安装好,长山社会食品工厂就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