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则收获了更多的难民。

消息大范围传开之后,四面八方的难民云集而来,最多的一天,青城难民营扩了一倍。

不过,自第三阶段以来,长山郡接收难民的速度也猛增。

这得益于杨少虎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一直以来,难民只能通过一条公路前往长山郡,不仅路途较长,还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而在寒谷关西面,还有一条小路,能越过太虚山脉,直接到达长山郡,甚至出口正好距离山体建筑群不远。

这条小路曾是民党的逃生路线,但现在,杨少虎打算把它改造成难民的救援路线。

他联合陈星台,把这条小路上所有的树木和荆棘全砍了,扩宽了路径,把只允许一两个人走的小路,变成了能十几人并行的大路。

通往长山郡的道路从一条变成了两条,极大地提升了难民接收的效率,最高峰时,长山郡一天接收了50多万人。

而在难民管委会的努力下,百万多组织起来的难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出了各种碎石清理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清理出了三分之二的山体建筑群。

还有三分之一,则在紧张地进行攻坚战。

二十栋大楼,在杨少虎日夜不同睡的设计安排下,总计住下了近三百万难民。

这人口密度已经到达难以想象的地步了,供水供电部门用尽全力保障水电,还是经常出现问题,食物等各类物资运送,也成了大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山体建筑群,在面对群山的那一方,被山脉包裹,进出很不方便,工地施展不开。

杨少虎正与赵明公协商,准备调派一部分劳工来凿开大山,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这二十栋大楼,二十个小型的生态社会,近三百万难民,基本生活还是得到了保障,食物、供水、医疗,基本充足。

而经历这么大规模的难民安置,长山郡的基层官员、难民管委会的干部都得到了锻炼,充分掌握了发动平民、组织平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