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如果按照历史进程,需要在八十年代才将这套系统完善,进行米格-29k和苏-27k的起降,同时实验弹射器。但是,在远东的冲突,让海军的地位重要起来,戈尔什科夫的报告终于被通过,于是,这套训练系统,就紧锣密鼓地建立起来了,现在,已经开始了正常的起降训练!

作为航母的外行的安德烈,只是去黑海看看明斯克的身影,无法提出更多的意见,不过,身为飞行员的安德烈,对航母配套的舰载机,更加感兴趣。

于是,结束了在黑海造船厂的视察之后,安德烈在戈尔什科夫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萨基空军基地。

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基地的一侧,那刚刚建立起来的尼特卡系统。

下面就是地面,在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是跟明斯克号一样的甲板布局,侧面的跃飞甲板,后面平直的斜角甲板。

而在不远处,则是舰首跃飞形势的甲板,此时还在建造之中,看来是用来模拟三号舰的。

看样子,这套迅速投入服役的训练系统,和后世的那套大型系统还是有出入的,应该是简化的型号,为了迅速建成,培训飞行员,也只能如此了。

“我们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套系统,包括起飞滑跃甲板、斯维特兰娜拦阻系统、光学和无线电着舰引导系统,除了地面上看到的,我们这套系统的下面,还有液压装置,可以使甲板以一定角度侧倾,模拟航母在海上航行时产生的横摇。滑跃起飞跑道上还装有用于阻止飞机在发动机达到起飞推力状态前移动的液压阻挡器。”基地的负责人图哈斯基向着莫斯科的高官们介绍道:“现在,我们正在利用这套系统,培训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发动机特有的轰鸣,安德烈抬起头来,看到了远远的,一架战斗机正在飞来,涂装是海军特有的海洋蓝。

两侧的进气道,平坦的机腹,主翼几乎全开,安德烈几乎瞬间就辨认出来,从机头看,这应该是一架米格-23。

但是,当飞机越飞越近的时候,安德烈又感觉到了不同,相比常见的米格-23,这架米格-23的后机身,却是大变样了。

从机身中部开始,后机身变得更加宽大,而那尾部的两道火焰,表示了这架飞机,拥有两台发动机!

此时,战机来回左右晃动着,晃动着,沿着下滑线,接近了尼特卡系统。

看着战机的降落,安德烈也不由得捏了一把汗,毕竟,以安德烈对米格-23的了解,降落需要大概八百米的跑道!

而现在,这套系统,只有一百多米的降落跑道可以用!

跟着,他就看到了这架米格-23的尾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装置,着舰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