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页

其中,既有最简单长矛火铳混搭的野战大阵,亦有全火器的排击横阵和中空刺猬方阵,更有短兵火器掷弹手组合成山地和巷战的小战团;然后每类战阵又有数种变化,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和局面。

这次北伐之中也有许多东西需要总结和反省:

比如在战役的后勤,北朝军越打越是乏力和无序,这不是士兵不足问题,也不是群体智商和勇气下降问题。

而是北朝自上而下军官老兵构成军事系统,被成建制的大量歼灭在战阵中之后,北朝中枢已经没办法凑出足够数量,能够根据战局变化而继续发挥战斗力的指挥人员。

以至于堆积再多的勇敢士兵,也没法马上变成一只老练善战的军队,而缺乏主动寻找战机和努力改善局面的机变,多数时候只能躲在城墙后,被动得拼人力和资源的消耗。

在这种消极打呆战的情况下,城墙所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庇护和优势,在被突破一点之后,就很容易变成瓮中之鳖的困兽之斗,或者是全线连锁反应式的大溃走。

而对于淮军而言的主要得失教训,就是在战场上的火力过剩和溢出,基本见到什么敌人都是,马步炮有什么用什么的一股脑全部堆压上去。

很容易就打成了炮轰缺口——排射压制——迂回骑冲三部曲的套路;这样固然是看起来省时省心了,但是相应物资和弹药的消耗也是节节攀升,以至于一度出现了子药消耗的比粮草还快的奇景。

所以,相关各个层面的经验心得也要逐一的汇总起来,与那些带回来的北朝文书账册一起,择要编成官办联校里的教材,以供后进培养的生员参考和借鉴。

而对于战时后方的梳理和总结经验教训,同样也是必要的。

如今的淮东动员体系之下,约占在册人口三分之一强的编管地,已经基本可以做到发动到户;而其他官营的工矿作坊农场牧场盐场捕捞队运输队,更是可以动员指标,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合计起来也有二十多万口;

最后剩下的是本地安置的新老移民据点和屯围,也可以通过轮调派遣的村下三官,做到宣传和动员到村邑聚落一级的单位;

因此,最后仅剩下散布偏远地区和崎岖山地中,而暂且鞭长莫及,只能象征性派出吏员抽点实物税的人口,大概还有那么大几万,却已经是对整体无伤大雅的存在了。

说白了如今的淮东架构下,本质上还是当初那个耕战一体的军国主义变体,因此需要不间断的战争和其他来源、渠道的收获,才能继续稳健而按部就班的维持活力,继续保持这种势头而发展下去。

第967章 沉惊(十二)

淮北境内逐渐发动起来的战争机器,还在继续轰隆作响的缓缓向预期的方向运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