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页

圣地亚哥是智利首都啊!德国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现在美军之所以会进展顺利,摆明了就是德国人在收缩防御,而德军收缩防之后,圣地亚哥将变得难以攻克。

而且现在已经是10月23日了,到11月6日不过2个星期,这点时间连完成攻城布署都不够,怎么可能解放圣地亚哥?

“那好吧,包围也可以。”华莱士倒也没有坚持自己的要求,“我希望可以在11月6日前听到海军和陆军的好消息。”

第1168章 选举和战争(五)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外,一处昏暗、静寂的“草地机场”上,一架福克42d型大型运输机已经停稳在了跑道上。飞机的机尾舱门被放了下来,架在了跑道地面上。几个穿着海军导弹兵作业服的年轻人正将一部收拢起来的导弹发射架从飞机货舱里面推出来。这是一套很大的设备,有点像170的k18炮架,能够收拢成一辆四轮车。一台斯太尔5吨卡车早就在跑道旁等候,司机看到导弹发射架被推了出来,就把车开到了福克42d型飞机旁。车门打开,穿着海军航空兵少校军服的小赫斯曼从副驾驶座位上下来,一个导弹兵的上尉走到小赫斯曼面前,行了个抬手礼:“少校,您一定就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先生吧?”

“是的。”小赫斯曼拿出自己的证件递了过去,对方双手接过看了看,就自我介绍道:“我是海军导弹兵上尉弗里德里希·冯·奥博豪森。”

海军导弹兵是德国海军下属的新兵种,海军导弹兵总司令就是在百慕大群岛战役中大败哈尔西的霍夫曼大将(刚刚晋升大将)。

而小赫斯曼虽然不是导弹兵,但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有装备空射导弹的计划。所以小赫斯曼就得到了海军航空兵司令部的命令,观察由瓦尔特·蒂尔博士设计的w-10“瀑布”型舰对空(地对空)导弹的实战射击。

w-10“瀑布”导弹是一款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的地对空导弹,是在a系列火箭的基础上开发的。它的制导方式非常有意思,是三种方式相结合,分为三个阶段:发射初期,导弹速度慢,由地面操纵手目视操纵,控制导弹的概略射向。此时,导弹用喷口的四个石墨燃气舵控制。

飞行中段用两台放列在地面的大型火控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导弹,用计算机解算方位差,再向导弹发出无线电波指令,使导弹沿目标照射雷达波束飞行。此时,由弹尾的四个操纵面控制导弹。

在导弹飞行末段,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引导头控制导弹。导弹不需要命中目标,只需要靠近目标就会爆炸。

而35吨重的弹体可携带的250公斤重的战斗部威力极大,哪怕敌机在50米外也会被炸成碎片。

另一款空军武备局负责管理,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代号为r-3“莱茵女儿”型地对空导弹,现在也已经被运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款导弹的战斗全重的w-10“瀑布”相差不多,也是在a系列火箭的基础上开发的。

不过制导方式要简单的多,只有一种,就是由地面人员通过目视和无线电操纵导弹撞向轰炸机。当然,无线电近炸引信也是有的,所以不必直接命中就可以将敌机击落。

因为制导方式非常简单,所以r-3“莱茵女儿”型地对空导弹在试射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命中率都要远远超过技术先进的w-10“瀑布”。

不过r-3“莱茵女儿”的缺点肯定也很明显,一是由于单纯依靠目视和无线电进行制导,所以射高有限(太高了看不大清),只有7000米;二是在夜间和能见度较差的气候中使用受限——也不是不能用,而是受到很大限制。比如在夜间必须有探照灯帮助搜索目标,在探照灯锁定后再发射导弹,这样也能一打一个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