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页

“对了,海因茨,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个事儿。”赫斯曼笑道,“是斯托克豪森(中央保卫总局局长)昨天晚上打电话告诉我的,阿根廷陆军上校胡安·庇隆很快就会被任命为副总统兼陆军部长了。”

“胡安·庇隆?他是什么人?”古德里安没怎么关心过南美洲的事儿,所以也不大了解胡安·庇隆的事情。

“他是去年5月的阿根廷军事政变中的大角色,是军官联合小组的灵魂人物。”军事情报局长盖格少将倒是熟知庇隆的情况,“在这之前,他曾经长期在意大利担任武官,非常崇拜意大利领袖和希特勒总理。”

“南美洲所有的政治家都崇拜墨索里尼先生和希特勒先生。”赫斯曼补充道,“如果说某人是某国的墨索里尼或希特勒,那绝对是一种赞誉。”

“可惜他们比不了墨索里尼先生和希特勒总理。”古德里安评价说。

“不。”赫斯曼摇摇头,“是南美洲的人民比不了德国人民!如果单以个人的魅力和能力而言,庇隆上校即便在欧洲也是出类拔萃的。”

“他是我们的人?”古德里安问。

“不是。”赫斯曼说,“虽然他接受过中央保卫总局的资助,但他始终是个阿根廷人……我想,他是一个有理想的阿根廷政治家。在南美洲,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庇隆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属于南美洲的英雄。对我们而言,他也是一个改变南美洲政治格局的机会。”

赫斯曼把庇隆捧得很高,因为他知道庇隆实际上就是个纳粹头子!和那帮喜欢自称是什么“某国的墨索里尼”或是“某国的希特勒”,实际上却只知道抱着美国大腿拼命捞钱的“考迪罗”(首领的意思)独裁者不同,庇隆人家是真纳粹!

他的庇隆主义实际上就是纳粹主义的阿根廷版,除了没有非常明显的排犹(阿根廷也没有几个犹太人)路线,其他的路子都和纳粹差不多。

庇隆虽然靠军事政变上台,但是他走的却是底层劳动人民的路线。他通过进行社会资产的重新分配——不断给“无衫汉”(泛指当时普通的阿根廷民众)们加薪、建造住房和增加福利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拥护。又通过国家干预,支持国营工业和本国私人工业的发展,企图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基本上都是希特勒在德国推行过的路线。

因此历史上的庇隆虽然被美国人认为是“不民主的独裁者”,但是在阿根廷国内却受到广泛的拥护。后来美国人也只能支持“民主的军事政变”去推翻庇隆,而在军事政府还政于民后,不民主的庇隆主义党又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让庇隆第三次成为阿根廷总统。

不过真正让赫斯曼对素未谋面的庇隆充满好感的原因并不是他为阿根廷人民做了什么,而是他在历史收容了大量的纳粹流亡分子——如果赫斯曼在德国的事业失败了,可以逃亡的地方除了西班牙就是南美洲阿根廷和智利了。

在某些传说中,希特勒本人都在柏林陷落后躲藏到了阿根廷……这样一个德意志人民的真朋友,怎么能不扶植一下?

所以在1月26日的统帅部会议上,赫斯曼就提出了在庇隆正式就任阿根廷副总统后邀请他访问欧洲的建议。

“阿根廷……这个国家一直是亲德的,而且还是个白人为主的国家,比巴西更有前途。”希特勒对阿根廷的印象是很不错的,“它有可能成为南美洲的领袖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