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

可惜,美国人早就在圭亚那-加勒比空中拉锯战中领教过这种战法——美国人在那里遇上的是高空性能更好,速度也更快的ju288。所以他们早就总结出一套应对的方法,就是用4架51bc和4架47协调,51bc在中高空,47在极高空。当ju288被51bc赶上极高空时,47立即俯冲攻击!不过德国人的ju288在白天行动时通常有fw-190c或fw-190d护航,这两个系列的fw-190都是高空型的。

其中fw-190c安装了奔驰公司的db603系列的发动机,而fw-190d系列则安装了juo-213系列的液冷发动机。两种飞机都可以在11300米的高空飞出704公里小时的速度,而且火力强大,足够对抗高空性能强悍的47。

但是今天袭击美国本土的264却没有任何护航,只要被4架47抓住,就是必死!

根据后来的统计,在执行头发细菌弹的42架264远程轰炸机中,有16架连美国的海岸线都没有看见就被前来拦截的47给打掉了。所以真正突入美国领空的,只有26架264。

而这26架264型轰炸机上装载的细菌武器种类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日本的731部队制造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细菌武器,但是被选作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的细菌武器只有三种,分别是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和霍乱弧菌。而每一架264型轰炸机上都只有一个种类的细菌武器。

之所以这样,一是为了方便投放,根据731部队的要求,不同种类的细菌武器应该被投放在相应的地区。

比如炭疽杆菌孢子就应该被投放在人口密集或是牲畜密集(小城镇是首选,其次是牧场)的地区。

鼠疫杆菌则尽可能投放在大城市郊区——投在市中心当然更好,不过考虑到127(可以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高射炮和40高射炮的密度,单机突防美国西海岸大城市无疑是白白送死。

霍乱弧菌则会被投放在河流附近,通过污染水源进行传播。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防止病菌感染飞机上的机组成员——731部队在研制细菌武器的同时,也制造了相对应的疫苗。而且这些疫苗都是通过多次人体试验后才被开发出来,同时也是最有针对性的(针对日本人使用的菌种)。所以负责投放某种病菌的机组成员在出征之前,都注射了相应的疫苗。

而德川好敏驾驶的262远程轰炸机上装载的是被日本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称为“细菌武器之王”的鼠疫杆菌!不过这些鼠疫杆菌并不是以细菌的形式被投放的,而是存在于鼠蚤体内,这些鼠蚤都取自于染有鼠疫的老鼠身上,被寄存于占有诱鼠剂(就是母老鼠散发出来找老公的特殊气味)的棉花上,塞在了陶瓷细菌弹内。而这些陶瓷细菌弹都安装了延时引信,从3000-4000米高空投放时,在接触地面前就会炸裂(炸裂陶瓷外壳只需要少量炸药,不会危及到里面的跳蚤),这样沾染了诱鼠剂的“跳蚤棉花”就会吸引到美利坚的老鼠。

第965章 细菌战(八)潘多拉魔盒

“板载!突入美国领空啦!我们现在在美国本土的天空中啦,就是死也无憾啦!”

美国西部时间,1943年12月25日凌晨5点31分,由德川好敏和林弥一郎驾驶的一架携带着50枚陶瓷细菌弹的264型远程轰炸机,从洛杉矶的圣莫妮卡海湾附近突入了美国领空。

因为这架飞机上的陶瓷细菌弹中填充的都是吸饱了染有鼠疫的老鼠鲜血的跳蚤,所以投放的目标就大城市郊区——洛杉矶郊区就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轰!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