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

老者笑着点头:“那就去考吧,我祝你成功,如果你成功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我的学生。”

卓娅重重点头,问:“您是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教授吗?请问您贵姓是?”

“蒲宁,我是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原来这位老人家就是1933年炸药文学奖的得主白俄大文豪蒲宁,现在他回到了彼得格勒,还成为了彼得格勒国立大学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的主任。

他笑着对卓娅说:“年轻人,如果你对俄罗斯的语言和文化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报考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将来成为一个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工作者,未来的俄罗斯民族想要在欧洲共同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感到骄傲,只有这样我们俄罗斯民族才不会在欧洲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失去自己的本色!”

……

“赫鲁晓夫同志,我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师级政治委员。”

在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特别候车室内,正准备前往印度的赫鲁晓夫见到了新任的印度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个三十多岁,有着有黑有粗的两撇眉毛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时是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也不知道是不是勃列日涅夫的“总书记命”在起作用,第18集团军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打得还算顺利。在到处都一片大败亏输的时候,表现尚可的红军第18集团军也就成了精锐王牌。而勃列日涅夫也被认为是能力出众的政工干部,所以就被想要挑选一些政工精英去指导印度人民闹革命的赫鲁晓夫选中,成了印度方面军的政治部副主任,也就是那位谢洛夫同志的副手。

“欢迎你,我代表印度方面军全体政工人员欢迎你,勃列日涅夫同志。”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热情地拥抱,然后微笑着说出了欢迎词。他的心情显然不错——能够在莫斯科很可能陷入围困之前离开,而且还不是逃跑,这可是一笔非常雄厚的政治资本啊!

如果他还能不辜负苏联人民的期望,在印度点燃阶级斗争的熊熊烈火,那么在斯大林同志壮烈牺牲后,他还是很有一点把握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

“勃列日涅夫同志。”赫鲁晓夫拉着勃列日涅夫,在一群随行人员的簇拥下,向火车站台的方向走去,“我先和你说说印度的情况,那可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啊!”

“神奇?”

“对!很神奇!”赫鲁晓夫挥舞着拳头,“那里神经病很多,还很奇怪!不过……阶级压迫也很严重,或许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和印度的贱民相比,沙俄时代的农奴简直是生活在蜜糖里面。”

“印度的贱民还不如农奴?”勃列日涅夫是工人阶级家庭出身,并不知道俄国农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更不清楚农奴时代的情况,但想来应该是很凄惨的。印度贱民居然比俄国农奴还不如,那得惨成什么样?那么惨,怎么可能不起来造反?

“是的!”赫鲁晓夫点了点头,“印度的贱民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迫,他们就好像是干柴,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燃起烈火,而这个烈火足以让英德殖民主义在印度的统治土崩瓦解……而印度革命的胜利,将是德国帝国主义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始!唔,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