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页

……

“鲍斯先生?你说你是印度人?”

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在不列颠之战胜利结束之后(其实还没有完全结束,爱丁堡和奥克尼群岛、设德兰群岛目前还在美军控制下,不过他们正在撤离),就开始为一个名叫钱德拉·鲍斯的印度革命家头疼了。

因为,这是一个脑子坏掉的印度革命家——在印度,这种脑子坏掉的家伙还是很有一些的。

由于不列颠之战后,英国(本土)的立场已经转变,因此德国在印度问题上的立场也跟着转变了。

现在的印度不仅仅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欧洲共同体的宝贵财富!如果印度独立,那么损失的不仅是英国,欧洲共同体也会失去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和几亿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所以赫斯曼现在要寻找一个让印度继续服从英国和欧洲领导的路线了。

“帝国元帅阁下,您在说什么呀?”前来柏林寻求支持的钱德拉·鲍斯听到赫斯曼的问题,很有点莫名其妙——虽然他已经闻到味儿,知道德国人很可能改变立场,不再支持印度国民军了。但是他却没想到赫斯曼居然质疑他身为一个印度人的身份了。

“克劳斯,把人带进来!”赫斯曼喊了一声,然后就看见他的副官施陶芬贝格上校带着一个非常瘦小,皮肤很黑,塌鼻子,小眼睛,还上了点年纪的印度人走了进来。

那人显得非常卑微,是弯着腰走路的,根本不敢抬头看一下赫斯曼和鲍斯。

“他是一个仆人。”赫斯曼说,“是维克多·沙逊爵士从印度带来的。”

维克多·沙逊在30年代初期就将洋行的经营重点从上海转回了印度,而且还担任了印度帝国的国会议员。几天前他作为印度帝国国会的代表出访英国和德国,为风雨飘摇中的英属印度寻找出路,还专程拜访了赫斯曼。

而赫斯曼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让沙逊爵士把贴身的一个印度仆人留下来。

“鲍斯先生,他是你的同胞吗?”赫斯曼问。

“对。”

“可是你们长得一点也不像!”赫斯曼指了下施陶芬贝格,“他和我是同胞,我们就很像,这才是同胞!而你和这个仆人,根本就是两个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