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希特勒思索了一会儿,终于点了头:“好吧,就实行夺取马耳他的联合作战吧……意大利人要的东西都可以给。”他看了一眼肥头大耳的戈林,“赫尔曼,军备总局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那只是小数目。”戈林说,“现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工厂已经被我们掌握,武器、飞机和船舶的生产能力比西线战役前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另外,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在恢复,我们可以把许多订单交给法国的工厂去完成。”

在利用欧洲共同体、欧洲关税同盟和欧洲货币同盟整合了被德国控制或亲德的欧洲国家后,许多欧洲国家的工厂开始服务于德国军备生产了。

当然,各国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如比利时、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匈牙利、加利西亚-乌克兰、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芬兰、卢森堡(目前是德国一部分)和阿尔萨斯·洛林(名为欧共体首都,实际上也是德国一部分)等地的工厂和矿山直接纳入了德国军备总局的战时管理体系,在德国工程师和资本的参与下进行生产及投资扩建(加利西亚-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将是投资的重点)。

而法国、荷兰、丹麦、挪威,以及两个名义上没有加入欧洲关税同盟,但实际上和欧洲关税同盟联系紧密的中立国瑞典和瑞士,则会大量接受德国的军工订单和欧洲马克以及购买德国发行的债券,实际上也等于部分纳入了德国的军备工业体系。德国军备总局则将一部分不大重要生产任务,比如军服、帐篷、毛毯、钢盔、运输船舶、登陆舰和登陆艇、步枪、火车头、车皮、钢轨、钢筋、水泥等等发给了这些国家的工厂,以便缓解德国劳动力的短缺。

第402章 意大利不面(三)

“领袖,我方的最高统帅部会议已经批准了向你们提供重油、飞机、坦克、反坦克炮、雷达和特殊钢的计划,这些物资在8月底前可以全部到位。”

7月7日中午,和汉斯·耶顺内克上将一起抵达威尼斯宫的哈尔德大将首先将他刚刚得到的关于援助的消息,报告给了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眉头微微皱着,看上去有些忧虑。自从意大利加入战争以来,这位“当今恺撒”一直都趾高气昂的,像今天这样面带忧色似乎只有一次,就是获悉巴尔博元帅被自己人的高炮打死的时候。

该不会又有哪个意大利的高级将领糊里糊涂送命了吧?哈尔德大将的脑海中浮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墨索里尼开口告诉了他一个不大好的消息。

“今天早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力离开了亚历山大港,正向西航行,目标可能是马耳他港,也可能是我们的一支护航船队。”

“地中海舰队的主力?”哈尔德大将吃了一惊,忙扭头看了耶顺内克一眼。哈尔德是陆军大将,对海空作战的问题不是特别熟悉。

“领袖,我方护航船队的目的地是哪里?”汉斯·耶顺内克皱着眉头问。

“是班加西。”墨索里尼说,“我们正在向班加西输送弹药和补给品,这是在为9月份开始的进攻做准备。”

9月份!哈尔德大将听了墨索里尼的话心里就是一声长叹。早在39年的时候希特勒和赫斯曼就一再要求墨索里尼进行准备。可是准备来准备去,到了5月份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时候,好像除了储备了380万吨燃料油(其中240万吨属于海军,可供意大利海军在战时使用最多12个月)外,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最夸张的是驻扎在北非和东非的50多万军队居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补给——在哈尔德看来,把50多万军队驻扎在北非、东非完全是瞎胡闹。北非和东非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军队,后勤补给全都要靠意大利本土,特别是北非连驻军的食品都供应不了,25万大军每天的吃喝就是个大问题,而且意大利军队的火食还好的有点出奇。结果北非的25万军队参战至今非但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倒成了后勤运输的巨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