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他会的。”赫斯曼说,“但是美国国内还是孤立主义占上风,短期内不会走到开战的一步。”他想了想,“如果我们和苏联不撕破脸,美国主动发起战争的可能性极低。”

“不过我们还是要考虑和美国对抗的可能!”希特勒看着赫斯曼,“日本是可以牵制美国力量的盟友吗?”

“我想是的!”赫斯曼点点头,“日本海军非常强大,的确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他想了想,“如果我们击败法国,日本是有可能加入战争的。”

“他们敢和美国对抗吗?”阿道夫·希特勒问。

赫斯曼想了想,说:“不会立即和美国对抗,但是终究会走到那一步的。”

第331章 日本帝国

奥斯卡·保罗·陶德曼博士是德意志帝国驻中国的大使,在武汉和北京任职多年。不过在被派来中国之前,他还在日本任职五年,担任驻神户总领事和驻日大使助理、临时代办。在更早的1907-1914年间,他还在俄国担任外交官。可以说,他的整个外交生涯,就是围绕着俄国、日本和中国展开的。

因此从1939年初开始,他就成了协调苏日关系的核心人物,频繁往来于武汉-海参崴-东京三地。根据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指示,他的任务是免除日本帝国南进的后顾之忧。

促成日本帝国南进一直以来都是赫斯曼东方政策的核心!因为赫斯曼从来没有幻想过和美国和平共处。而要和美国开战,自然少不了日本在太平洋方向上进行牵制。

为此,德国从1928年起就逐步和日本靠拢,展开了长达10年的日德经济技术合作。而日德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则是增加日本帝国在海上和空中的武力。

而在经济技术合作之外,协调日本和德国的另一个合作伙伴苏联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日本帝国南进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毕竟日本的国力有限,根本无法同时承担北上、西进和南下三大任务。

而且,由于苏德关系的地位在日德关系之上,一旦日苏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武装冲突,德国将不得不站在苏联一边。虽然德国不可能直接出兵去和日本作战(在赫斯曼看来也无必要,因为日本陆军根本打不过苏联红军),但是所有的日德合作项目都必须停止,这必将会严重影响日本未来的南下作战。

但是这种协调政策到1939年初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苏日之间关系出现了急剧恶化的趋势。

因此陶德曼这个德国驻中国的大使,就忙着在苏日之间进行斡旋了。

不过还没等到他的斡旋取得成功,希特勒和斯大林这对“社会主义的亲密战友”就在里加会面,随后发表了《解放者宣言》。“宣言”虽然不是针对日本的,但还是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给陶德曼博士的斡旋带来了不少麻烦。

从一架汉莎航空公司的容克52客机上下来,陶德曼博士就感到了日本方面的态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