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罗兹集团军的情况稍好一些,虽然从其南翼突破的第16装甲军非常强大,但是在达成突破后,该装甲军并没有同罗兹集团军纠缠,而是向纵深推进,试图和从波美拉尼亚方向攻入波兰的第四集团军(就是第19装甲军所在的集团军)会师,完成对波军波兹南集团军和罗兹集团军的大包围,同时再以一部配合第15装甲完成对克拉科夫集团军和普鲁士集团军(波军总预备队)的大包围。

因此直接负责攻打罗兹集团军的只是德军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旗队(第10、17、24、30步兵师和约瑟夫·迪特里希指挥的摩托化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兵力比较薄弱。截至下午7点45师,罗兹集团军大部分的防线依然完好。但是一只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从其南翼突入,正向纵深突击一事还是让罗兹集团军陷入了危机。

至于波兹南集团军则没有遭到任何来自地面的有力进攻,集团军旗下的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全都完好无损。

和西线近乎总崩溃的情况相比,波军北线的情况还算良好德军第3集团军的攻势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因此也没有形成致命的突破。波军莫德林集团军(2师3旅)和纳雷夫战术集群(2师2旅)的防线依然完好。

而且莫德林集团军和纳雷夫战术集群身后还有一个新成立的韦什科夫战术集群(3个步兵师)作为北线总预备队。因此北线的防御,现在看起来还算安稳。

波军南线的情况也算良好,除了德军第14集团军所属的第22装甲军突破了喀尔巴阡集团军的右翼(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结合部)外,主要防线也算完好。

另外,在这个时空的波兰战役中还存在一个“立陶宛战场”。负责进攻的是德军的波罗的集团军群,而负责防守的是波军的立陶宛集团军(以立陶宛民防部队为主)。虽然德军的波罗的集团军群编制内没有装甲师和轻装师,但是他们的进展依旧很快,因为防守的立陶宛人根本无心恋战。开战15个小时,波罗的集团军群所属的部队已经将战线向立陶宛境内推进了10到15公里。

9月1日,下午7点45分,德国空军对华沙的第三次空袭刚刚结束,波军统帅雷兹·希米格维就乘坐汽车抵达了波兰总统官邸华沙城堡。

而他此时的心情,居然是可以用“不错”来表达的。因为在他看来,德军这样的猛攻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等到他们的攻击动能耗尽,波兰军队就能打出自己的王牌——拥有3个步兵师、一个半机械化骑兵旅和一个装甲集群(师级)的卢布林战术集群了!

“一切都在我军掌握之中,德国人虽然在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达成了突破,但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好几百呐!),他们是用不计伤亡换取突破速度的,因此是不可持续的。”

波兰军队的最高司令官是这样向波兰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报告最新战况的。他倒不是有意撒谎,而是下面报上来的消息非常混乱,可能是为了减轻溃败的责任,滨海集团军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司令官都上报了夸大后的战绩——这在战争中本就是很多见的,但是希米格维也想当然认为德军的突破是建立在巨大损失之上的,因此没有把下面报上来的战果狠打个折扣,就完全相信了。

“他们的损失很重?”波兰总统问。“有多少?”

“滨海集团军报告说打死了2万德国鬼子,克拉科夫集团军说打死了2万2千。罗兹集团军报告说打死了7千人,莫德林集团军和喀尔巴阡集团军报上来的数字都是3千左右。立陶宛集团军报告说打死了2千德国佬。”

“打死了5万7千?”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问,“真有那么多?”

“可能要打个折扣。”雷兹·希米格维说,“这是正常的,下面的报告总是会夸大一些战果。不过考虑到德国人同时发动了两次大会战和三次规模稍小的进攻,他们在第一天进攻中的损失应该不会少于4万人。”

这完全是一战的思维,进攻一方的突破都是用尸山血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