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而旦泽问题一日不解决,波德之间就一日不会真正和解。

“首相,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德国和苏联合作进攻波兰的可能性,这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财政大臣内维尔·张柏伦也在首相办公室内,他和约翰·西蒙、斯坦利·鲍德温三人是现在英国保守党的三巨头。现在英国的国家大事,就是他们三人拿主意。

“首相,根据可靠消息,德国人在这个月初于波罗的共和国境内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外交大臣西蒙这时又提起了刚刚结束的“铁拳-1935”军事演习。演习的规模很大,自然不可能保密,英国和法国在波罗的的大使馆,都得到了许多相关的消息。

他说:“这场军事演习很有可能是针对波兰的。德国军方一直有人主张联苏反波,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斯坦利·鲍德温吸着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波兰英国切实加强国防,要防止德国对波兰走廊和旦泽市的野心,同时也要防止苏联对右岸乌克兰的野心。我想……我们可以在华沙同法国朋友、波兰朋友一起讨论防御的问题。”

第216章 德国包围网

波兰领袖毕苏斯基去世的时候,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乘龙快婿,长相相当英俊的意大利新闻和宣传大臣加莱阿佐·齐亚诺正在法国巴黎,他是作为老丈人的特使前来巴黎的。

现在是意大利是法国的忠实盟友,在1935年1月7日的时候,墨索里尼与法国外交部长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这个条约是针对德国的,法国以默许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埃塞俄比亚)为条件,换取意大利和法国联手遏制德国向南扩张吞并奥地利的野心。

和历史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统治奥地利的仍然是基督社会党籍的独裁者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1934年7月24日的绑架和谋杀并没有发生。因为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现在控制着德国的扩张步伐,他们俩是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蛮干硬上的。

而且,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时间表上,复辟霍亨索伦王朝肯定是摆在吞并奥地利之前的。

不过史塔西对外情报处还是支持了奥地利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史塔西渗透。而该党所持的路线,则一直都是德奥合并,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希望通过全民公投让奥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国。

但是奥地利的民主制度却在1933年3月走向了终点,陶尔斐斯解散议会,以紧急法令管治国家,逐渐走向了独裁。并且先后取缔了布尔什维克党、奥地利纳粹党和其他反对党——这些政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合法的公投自然无法举行——同时,陶尔斐斯还致力推动和意大利、匈牙利的军事同盟,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

但是在奥地利国内,支持大德意志统一的力量始终存在。德国自1931年来的经济迅速成长,失业率几乎降至为零的形势,也极大吸引了奥地利的中下层人民。

而德国退位皇帝威廉离开荷兰多伦,前往波罗的共和国的塔林,住进托姆别阿宫的消息,更让奥地利的一部分上层阶级看到了恢复君主制的希望——1918年奥地利的革命并不彻底,只是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但是没有触及君主派贵族的根本。

这些哈布斯堡王朝的拥护者期待奥地利能够成为巴伐利亚王国这样,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邦国,或者让他们的皇太子奥托登上匈牙利王位。

这样的形势让奥地利的小独裁者陶尔斐斯的统治变得愈发不稳起来,因为奥地利的中下层一直不是他的拥护者,而本来拥护他的奥地利上层又发生了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