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我们可以输出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再输出工业设备和技术。”赫斯曼说,“两者是可以配套进行的,而且我们的主义并不需要对一个国家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更适合那些承受不起太大动荡的小国……”

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闹法,的确不是随便什么国家都能承受的。之前的匈牙利革命就个血的教训,闹了好几年,最后还是让帝国主义联合起来扑灭了。

所以赫斯曼估摸着,如果把国家社会主义整理一下,将李斯特经济学、俾斯麦开创的社会福利、希特勒的中下层路线和集权主义政府全都捏在一起,整合出一个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然后再辅以德国技术和工业设备的输出(当然是要钱的),一定会为德国在世界上争取到一些靠谱一点的朋友。

而且,输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对象不一定是落后国家。现在可是大萧条期间,不仅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实行各种各样的“新政”。而德国由于希特勒上台,在实行“新政”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历史经验告诉赫斯曼,希特勒的新政要不了几年就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果德国能够抢先成立个国社主义国际之类的组织,满世界去宣传“犹太金融寡头阴谋论”和“国社主义新政”。

将各种各样的“新政”都贴上纳粹的标记,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扶植起美国纳粹、英国纳粹、法国纳粹、西班牙纳粹等等之类的。其中的一些可以成为德国在未来的盟友,另一些可以去给英美法等国的主流政坛搅局。

而且,德国还能透过这些输出国家社会主义的行为,让全世界都知道德国的理想,德国的目标,德国……不是为了征服和掠夺而战,而是为了打造一个比自由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更加和谐,对全人类更加有利的制度而斗争。

“路德维希,你的想法是好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听完了赫斯曼阐述的理念,一秀眉却紧紧拧成了一团。“可是你知道什么是宗教战争吗?”她用充满担忧的眼神看着赫斯曼,“斯大林是社会主义的教皇,而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如果要扩散自己的思想,那就是路德宗!社会主义的教皇一定会将你们视为仇寇!”

赫斯曼只是无所谓地一笑,“他可以选择成为教皇,或者和我们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者共同奋斗,但是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第188章 希特勒新政(九)

1931年5月,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祖国人民党内阁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过去的短短几个月中,接连通过了《限制犹太人法案》,通过国会纵火案取缔了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同时又修改了《银行法》,将德国帝国银行的控制权收回,为增发货币创造需求扫清了障碍。在《银行法》完成修改的当月,帝国银行就发行了价值10亿马克的“创造就业汇票”用来支持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

而到了5月下旬希特勒政府又开始制订“卡特尔条例”。该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

这项改革乍看起来没有“排犹”和“刷马克”吸引眼球,但是在一系列“希特勒新政”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它和修改《银行法》一起,构成了国家社会主义经济路线的核心。

“路德维希,这个‘卡特尔条例’一旦通过,德国的重要产业就能形成以落干大公司为核心的‘卡特尔’,帝国经济部通过这些‘卡特尔’就能对德国经济进行有效调控。”

在前往瑞士日内瓦的火车上,阿道夫·希特勒正侃侃而谈,向赫斯曼推销纳粹党-祖国人民党内阁制定的《卡特尔条例》。因为这个“条例”会让现在工业促进委员会的权力转向帝国经济部,使得帝国经济部变成一个加强版的工业促进委员会。而工业促进委员会虽然是内阁下属的机构,但是一直以来都由军方控制,所以要动这块,必须争取到军队的支持。

“这会让帝国经济部变成一个国家计划委员会。”赫斯曼说,“各个卡特尔就类似于苏联的行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