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立即停战!”

“不能停战!要抵抗到底!”

“打倒皇帝!德意志民主万岁!”

“皇帝万岁!祖国万岁!”

“苏维埃万岁!走俄国人的道路!”

“叛徒!你们是国家的叛徒!”

“走狗!你们资本家的走狗!”

“犹太人,你们统统是犹太人!”

“你们才是犹太人!”

而在柏林的这座火车站广场上,每一场关于国家前途命运的辩论,最后都会变成谩骂、争吵,甚至动手斗殴。在所有的重大问题上,持不同观点的人们根本无法调和,谁也不会包容对方的观点,谁都将不同观点的人当成了国家的敌人,根本不存在接受或包容的可能——这就好比要让希特勒和默克尔在叙利亚移民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样。

当然,默克尔女士也许会说希特勒先生是个让人恶心的魔鬼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而拒绝和他辩论。但是在1918年9月底的德国,像阿道夫·希特勒先生这样的人有好几百万甚至更多。

他们为了国家而浴血奋战了将近五年——在条件最艰苦的前线,冒着不断落下的敌人的炮弹,随时可能送命。他们几乎赢得了战争,现在的每一条战线都在敌人的土地上,并且远离德国的边境线。在他们看来,德国目前还是胜利者,无论如何都不是要考虑投降的时候。

而且默克尔女士的民主自由前辈们在1918年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无数个和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持同样观点的人。还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这样斯巴达克联盟(德国布尔什维克)……

希特勒这样的右翼民族主义者(在1918年,他们是主流),默克尔的民主自由前辈,还有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这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先驱,现在全都涌上了街头,用最激进最粗暴的方式撕裂了正在进行一场殊死大战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中士(刚刚得到晋升)开着一辆属于俄德经济促进公司柏林办事处的奔驰汽车到火车站迎接赫斯曼。一路上,他都在滔滔不绝地对赫斯曼和克洛伊说着他在大总参谋部内听到的各种让人沮丧的小道消息。

“……后方的混乱波及到了前线,兴登堡防线崩溃了,前线部队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被俘的人数空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