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王宫中传来喜讯,子羡第三子降生,赐名子受。

朝堂之上再起波澜,众大臣以社稷安危为由,请子羡定下储君人选,此时子羡的长子微子启已是成年,才干出众、魅力十足。

子羡本意立微子启为储君,然,大史越众而出,言说微子启虽是长子,却非嫡长子。

有大臣奇道:“子启、子衍、子受三位殿下都是一母所生,这还有何区分?”

那大史,也就是李长寿的纸道人笑道:

“大宰问的漂亮,启禀大王!

前两位殿下降生时,大王为王子,王后为妾室,妾之子,当为庶子。

而子受为王后之子,当为嫡长子。

传嫡不传庶,传子不传弟,乃先皇文成(注)迁都于殷城时所立规矩,正是此规矩,令我商国结束王权争夺之内乱,稳固四方、得延天命。

还请大王慎重思虑。”

王座上,那年富力强的国君帝乙沉吟几声,言道:“大史言之有理,然,吾儿子受尚未出襁褓,如何可知他是否为值得托付之明君?”

李长寿却是不多言语,侧旁自有一名身着玄服、身披玄鸟斗篷的中年女子向前,跪伏启奏:

“臣之惑,由王而定,王之惑,自有天诀。”

帝乙道:“那就占卜一二。”

当下,众大臣向后避让,十多名身着奇妆的巫女赤脚而来,伴随着钟鼓节奏,开始左蹦右跳。

有点熊伶俐跳大神内味了。

那名中年女子坐在火盆前,翻着白眼、端着一只龟壳,上下摇晃一阵,而后将龟壳放在炭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