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未必会来

救世秦皇 尘心追月 2049 字 3个月前

“王上,微臣已经将郑国送走了,不过……”昌平君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看到昌平君略为紧张的神情,嬴政的心也提了起来。

“不过,微臣看郑国的返乡之心颇为急切,担心他会一去不回。”昌平君说道。

“呵呵,寡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嬴政松弛了下来,说道,“这一点,寡人觉得不必担心,就如昌平君你来说,寡人命你去往楚国,那你会不会一去不返,留在楚国任职呢?”

“当然不会。”昌平君斩钉截铁地说道,“熊某虽为楚国王室宗族,但始终行秦事,享秦禄,誓死忠心于王上,定然不会做出离弃,或者叛逆之事。”

“哦?”嬴政平和地问道,“那若是有朝一日,为了达到寡人的某种目的,而命你离弃大秦呢?”

为了应对项燕提的那个要求,嬴政不可能不留个后手,毕竟胡羽已经又怀上了,这件事,就不得不马上考虑了。

“这……”昌平君想了想,说道,“若是对王上和大秦有利之事,微臣自然听命。”

“呵呵,你也不用紧张。”嬴政笑道,“寡人也就是随口一说,你也不要太当真了。对于郑国,寡人到觉得,他没有理由不回来。”

“为何?”昌平君不解地问道。

“你想啊,当初郑国能答应留在大秦修渠,不正是因为自知理亏,而害怕咱们发兵攻韩吗。”嬴政解释道,“既然这个理由那时成立,那么现在水渠未成,理由也一样成立。”

“再者,郑国的家室和理想都在大秦,他又怎会放弃了而归韩呢?”

“何况,韩王现在已经视他为外臣,即便他回去,也不见得会启用了。”

嬴政分析的头头是道。

有才能的人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哪一国的君主能帮助自己实现,这个人就会去追随那个君主。

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嗯,的确如此。”昌平君点了点头,说道,“看来是微臣多虑了。那接下来,微臣便准备迎接韩非之事。”

“不。”嬴政抬手道,“寡人说的是郑国,定然会回到大秦,但却不一定能带的回韩非。”

“哦?”昌平君说道,“莫非那郑国,请不动韩非?”

嬴政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旁边的李斯:“先生,依你来看,韩非会来吗?”

李斯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韩非其人,虽有些口痴,但却颇有一股子傲气,更何况,这建渠一策,本就是韩非所提议,其疲秦的真实目的又已然暴露,那么在不确定是福是祸之前,想必他是不会来的。”

“呵呵,寡人也是这么想。”嬴政笑着说道,“这次让郑国先打个前站,目的就是要传递个信号。”

“传递个信号?”昌平君思索着嬴政的用意。

“嗯,不错。”嬴政点了点头,“当初韩国献上疲秦之策,意欲伙同赵、魏击溃大秦,寡人可并未深究。可如今,却到了说道说道的时候了。”

“呵呵,的确。”李斯也笑了笑,“若是韩非他认账,并且帮着修渠,那一切还好商量,若是他不来,那咱们可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昌平君思量了一下,说道:“之前王上不是说,十年内不会出战吗,要修养生息,积蓄国力。”

“呵呵,寡人是说过。”嬴政说道,“所以说,咱们还是盼着韩非来吧,这样咱们也能省些力气。”

李斯拱手道:“此次,若是郑国请不动韩非,那微臣愿去一趟韩国,会会韩非。”

嬴政想了想,说道:“这样也好,去年那老韩王刚刚过世,咱们也正好会会这小韩王。”

嬴政口中的小韩王,正是现在的韩王韩安,而韩国那时候之所以献上修渠之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韩安刚刚即位,朝局不稳。

郑国当时害怕秦国出兵伐韩,也是因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