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陈德兴先来一句《论语》,而后话锋一转,道,“孔子所言之礼为何物?”

“周礼!”文天祥回答。

这个不能否认,哪怕知道陈德兴要在秦制周礼上说事儿,他也不能把周礼给吃掉了。因为复周礼是儒家学说的根本。儒学不是宗教,而是政治学说,所以儒生的目的不是隐居到山里面修行,而是要出仕做官。而出仕做官的目的,就是要复周礼——当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恢复,而是与时俱进的恢复。

而在另一个方面,复周礼的学说又是儒家别于法家的地方。后者也是要出仕做官的,但是法家比较实际,他们就是为君王服务,替君王解决麻烦的。而儒家的思想家却想着要去和君王共天下,去约束君王的权力,以此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

但是儒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寒门子弟中的精英往往是君王最忠实的臣子,因为他们的荣华富贵全都系于君王一身,想要靠他们去限制君王权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科举之士成为官场清流(不是清廉的意思)之后,中国君王的权力不是被限制了,而是变得越来越大!

而儒学本身也逐渐沦为了禁锢思想,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儒学麻痹人民的作用是通过科举制度形成的,科举制度给了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机会。

其作用和后世的彩票有点类似,不过中头奖的概率要大些,参与的门槛也要高一点,同样彩头也更大,可以成为高高在上的官!

于是一国才俊的眼球都被科举所吸引,逐步对军事、科技、商业和探索世界失去了兴趣。整个华夏文明,也因此失去了活力。

而儒学的“复周礼”,自然也就成了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儒家的根本,就这样被中国君王和一心求官的官儒搞成了空想。而到了后世某朝再想把儒家捡起来用的时候,干脆连“复周礼”都不要了……这已经接近于笑话了!

陈德兴听到“复周礼”,却冷冷一笑,道:“文山兄,西周可有儒学?”

“没有!”文天祥道,“儒家学说,乃是孔夫子所立,孔夫子是春秋时人。春秋已经是礼崩乐坏的东周了。”

陈德兴道:“既然西周无儒,那儒家的大道——周礼就不是儒学专有了!”

第410章 看天说地争道统(二)

“糟糕,文状元被套进去了!”

听了文天祥和陈德兴的一番对话,在场的大儒小儒都同时在心中暗道一声不好!儒家的学说博大精深,要摊开来说十天十夜都说不完。但是其核心,其灵魂却是“复礼归仁”。

或者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类似于西周的贵族民主,一方面限制君王,一方面让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中各安本分。这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