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提供素材,母亲操笔作画, 还有一家人对故事的看法,最后经他的手进行汇总,等到阿池长大,还可以再拿这些故事去教育自己的孩儿, 这么一想,实在是意义非凡。

为此, 魏康乐还特意邀请梁斯闵前来。一方面, 是想要找个人帮他参谋参谋;另一方面, 这集子最终肯定是要匿名刊印的, 可是办成了这么大的事儿,不找个人分享一下, 岂不是太过可惜!

梁斯闵和他也算得上是“老交情”了, 别看对方现在成了婚还不改哭包的本性, 可是那家伙嘴严实着呢!

魏康乐却不知道他刊印《忘忧斋随笔》只是一时兴起,想要将家庭的和美,温馨锁在文字里,却引领了一种新的文体—忘忧体。

这是一种正文与书评相结合的故事文集,故事大多荒诞离奇,富有理趣,但更吸引人的是,那下面一条条精辟的评论。

自古文人相轻,那些平日里自忖才学甚高的读书人更是不甘落后。

于是就是被买回去的随笔上面添了一条条新的书评,而这一本书,作为启蒙自是十分合适,所以那孩童幼小时便受故事熏陶,到他长大成人后,有了新的收获,又会在上面添上新的一笔。

以至于后来有人突发奇想,将附着自家历代长辈点评的随笔又刊印出来。既是一种纪念,同时也彰显了他们书香世家的底蕴。

好家伙,这一下子又引得别家纷纷效仿,你家老祖宗就是读书人,我们家也不差呀!

后人在整理前人的文集时,将其中有价值的书评又一一汇总,最终的合集也不知超过原稿多少倍,真正做到了书评比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