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页

有些人愤愤不平,可是有的人也受不了大雨,偷偷交了本章,赶快回家烤火喝酒去了。

“启禀圣上,司礼监一共收到通政司奏本三百八十五本,其中三百七十本是参奏山东巡抚徐治,替衍圣公鸣冤的!”

天启小脸铁青,动了衍圣公,就一窝蜂上来了,朕的江山风雨飘摇,怎么没见你们这么齐心!

天启故意不上朝,就想看看人心如何,眼见得官员如此,他越发怒不可遏。

“去,把魏大伴请来!”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太监雄起

清点了所有奏本,只有大学士魏广微、兵部尚书崔呈秀、通政使洪敷敎、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邓文通等寥寥十几个人没有上书攻讦徐治。

尤其是邓文通在奏折之中特别写到财政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请求皇上开源节流,并且列出了十八项举措,每一条都切中要害。

天启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本,感到了强烈的无力感。

一个区区衍圣公,不就是拿了孔家的铺面,把私自吞并的田产清点出来。光是如此,就激怒满朝文臣替孔家鸣不平,恨不得要诛灭九族,喝血吃肉。

可是大明江山呢,去岁光是亏空就有五百万两之巨,遍地烽火,内忧外患,这帮人从来不知道想办法。

嘴上说着致君尧舜,可是君父在他们心里永远比不上道统!是啊,有千年的道统,没有千年的朝廷,哪怕是改朝换代,衍圣公一直安然无恙,相反越活越滋润。

那些孔孟之徒呢,也没有见他们都殉国了,大多数人还是改换门庭,继续吃香的喝辣的,指望着这帮人替大明江山效力,简直缘木求鱼……

天启仿佛是参透了什么玄机一般,脸上涨得通红,在地上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着:“如此朝臣,如此朝臣……”

“老奴参见主子万岁爷。”魏忠贤匍匐在地上,磕头行礼。

“起来吧。”天启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说道:“魏大伴,满朝文官上书,你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