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沈氏站起身,笑道:“恪儿,有什么活,娘也跟着去,身子骨一天不动弹就难受。”

小雪、卉儿、张韵梅,就连瑶瑶都跟着,到了后宅的空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了小山,沈氏惊讶的皱起了眉头。

“恪儿,你这是折腾什么啊?”

“哈哈哈,娘,过几天您就知道了!”

沈氏她们一头雾水,不过全都照着张恪的话做,仔细的挑选出饱满的稻粒。张恪凭着记忆,把挑出来的稻粒放在水中浸泡,让种子膨胀发芽。然后送到暖房,整齐的摆在苗圃中,每天按时浇水,不停的添加火炉,暖房春意盎然。

这些种子承载了张恪所有的希望,他几乎就守在了暖房。

到了第三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张恪睁开朦胧的睡眼,猛然眼前出现一抹娇艳的绿色,瞬间从张恪的眼角涌出了两滴泪!

第一百二十二章 欺人太甚

提着水壶,清水洒在嫩绿的幼苗上,晶莹的水珠欢快的滚动,就仿佛一曲欢快的歌。喝饱了水的稻苗每一刻都在生长,密密麻麻,苗圃瞬间变成了一块绿色的地毯,看得人赏心悦目。

乔铁山、邓文通,还有不少的老农都站在张恪的身后,把脖子伸得的老长,用力的盯着舍不得眨眼。

半晌乔铁山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兴奋地笑道:“贼老天那么冷,不让在外面种地,我们就在屋里种!等到天暖和了,苗差不多长成了,就能插秧了。真是厉害,太厉害了!”

张恪也笑着微笑着点头,乔铁山说出了暖房育秧的精髓,就是从老天手里抢时间。

身后的老农看到了幼苗,心里一下子涌出了亮光,他们种了这么多年地,虽然弄不懂小冰河期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一清二楚,就是因为天冷的早了,粮食没来得及成熟就被冻死了。

有了提前育秧的技术,就不会减产,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农民生来不就是种地的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农民的梦想,要不是实在是产量太低,他们怎么会宁可做工,也不去种田!

一想到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大家伙一边哭一边笑,一群老小孩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